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动态 > 正文
好的内容 是人工智能和新奇算法无法给予的馈赠
http://www.scjx.org  (2017/4/13 11:05:0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宇
    无论这些“网红”产品的大数据和算法多么精妙,那些被粗暴洗劫、挖墙脚的传统媒体们,那些埋头耕耘的自媒体作坊主们,才是支撑起流量和热度的重要力量。那些在探索知识与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与挣扎、思考与批判、感动与喜悦,是所有人工智能和新奇算法永远都无法给予的馈赠

    如果有人好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人类喜新厌旧的天性,互联网上榜应该不会有太大争议。最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谁家的网约车越来越难叫了,什么色的共享单车越来越难用了,哪款新闻客户端越来越无趣了。但多少人能意识到,三五年前,这些名词都还没有被制造出来。

    互联网上从来不缺“网红”产品,也从来不缺灵光一闪的概念,这些年来,多少人在互联网潮流的裹挟之下,马不停蹄地向前冲。但潮流随时可能转向,风口下一秒就变坑,大潮退去,效仿者狼藉遍地,追逐者颜面尽失。在互联网上,火起来可能有一万个原因,但热下去可能就需要一个——内容。

    但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和互联网企业经常否认自己的内容属性,强调自己的技术属性。比如,贩卖的不是新闻而是算法等等。仿佛在点击量面前,在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算法面前,所有内容为王的论调都显得曲高和寡、迂腐不堪。

    前几天,新闻应用今日头条获得了D轮投资。短短几年时间,这个号称只做“新闻搬运工”的应用,却在呼啸而来的新闻客户端大潮中,跻身于内容分发第一阵营。很少有人会想起,在这个财大气粗的分发平台后面,是无数内容原创者难以估值的劳动。

    很多人会很好奇,本来是促进内容生产的技术和渠道,为什么在最后却或许成了内容生产者的掘墓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无论当年的门户网站,还是搜索引擎,都曾经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在技术面前,劳动到底值不值钱;在渠道面前,内容到底能不能为王。更进一步说,在当前各种算法和技术面前,人们到底是需要技术自动抓取为我们提供的信息,还是喜欢探索自己好奇的内容?

    互联网这个园子太大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内容总能满足人们没有止境的好奇心。但当打开一个新闻客户端或者搜索引擎,看到的内容永远是与自己最近浏览相似的推荐,我们的世界是变得更开阔了,还是更无趣了呢?

    在互联网上,广大的用户们也许不会意识到,“网红”只代表了光鲜的一面,一将功成万骨枯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写照。几年时间,一家不生产新闻的客户端做成了行业最成功的新闻产品之一,这才是互联网最让人匪夷所思又着迷的力量。但有一点必须看清楚,无论这些“网红”产品的大数据和算法多么精妙,那些被粗暴洗劫、挖墙脚的传统媒体们,那些埋头耕耘的自媒体作坊主们,才是支撑起流量和热度的重要力量。

    也许生活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最幸福的时代,也是最不幸的时代。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曾经预言:“抵御信息泛滥的防御机制崩溃之后,社会遭遇的后果就是技术垄断。”今天这个预言已经不幸变为现实,我们享受技术带来的便捷、自由与舒适的同时,在阅读着量身而订的个性新闻的同时,在满眼的猎奇搞怪和奇观新闻的同时,已经渐渐忘却了,那些在探索知识与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与挣扎、思考与批判、感动与喜悦,是所有人工智能和新奇算法永远都无法给予的馈赠。(吕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