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关注 > 正文
全国“两会”四川宣传报道总结座谈会
http://www.scjx.org  (2017/4/13 16:15:00)  编辑:张宇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房方参加会议并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主持会议

 

    3月24日,省委宣传部召开全国“两会”四川宣传报道工作总结座谈会,省委宣传部、成都市委宣传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广播电视台等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参加本次“两会”报道的一线编采人员出席座谈会,总结报道经验,畅谈采访体会。本次全国“两会”宣传报道工作,省内各级媒体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报道团赴京采访,采访报道我省代表委员850多人(次),刊发原创稿件6300余篇(条),全面展现了我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治蜀兴川事业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树立了四川良好形象,为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稳中有进,做好“两会”报道,传递四川好声音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方小虎

 

 

    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牢牢把准主题主调,充分运用融合发展成果,创新表达方式,重点做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四川的生动实践,四川团全国人大代表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履职尽责、建言献策风采等报道,特别是精心策划、统筹联动、浓墨重彩做好了总书记参加四川团审议的报道,强大的报道声势和传播效果,受到各方一致好评。

 

    一、全员动员规模空前,多岗值守严把关口

 

    全国“两会”召开前,集团召开了规模空前的“两会”报道动员会,除特派报道组成员外,集团编委成员、各报刊网总编辑,技术、发行、印务等相关环节负责人参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要求和纪律,责任落实到人。

 

    在过去每逢重大事件“双岗”值守夜班的工作规范基础上,本次“两会”报道进一步加强把关力量,川报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和值班编委“多岗”同时值守夜班,严把策、采、编、发关口。前方报道组由一名副总编辑领衔指挥,三十多名政治强、业务精的骨干编辑、记者组成。同时,细化采访、审稿、编辑、出版、全媒体运行等各个环节流程,确保了前后结合、报网结合、昼夜结合等多方力量的协调统一、高效运行。

 

    二、强化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浓墨重彩做好总书记报道

 

    四川日报强化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做好对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活动的报道,得到中宣部肯定。

 

    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这一重大事件,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川日报周密策划、统筹联动,前后方投入80余名编辑、记者、技术人员,于3月8日推出《总书记情牵四川》(H5产品)等多条新媒体稿件,以图文、音视频、图表等多种交互手段,让领导人报道更加立体生动好读易转,第一时间发布了《四川代表现场展示灾区重建图片》《与总书记同排就座的5位基层代表都是谁》等独家报道,以首发优势赢得火爆刷屏。9日推出7个整版报道,既有四川代表团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主旨稿件,又有号召全省人民《不负重托 再立新功》的社论,还有《把四川故事讲给总书记听》等来自现场的生动报道和全省干部群众热议总书记讲话的反响稿件。10日起,围绕总书记讲话精神,四川日报连续四天每天推出近3个版的反响报道,既有系列评论,又有从四个方面对我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相关工作的充分报道。这些报道,既有代表视角、又有后方联动,既有现场速递、又有图片报道,既有社论发声、又有会内外反响,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声势浩大的报道格局。   

 

    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积极策划,发挥都市报讲好故事的策划优势和封面新闻表达形式多样的优势,全方位在年轻用户中宣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出深度报道《向总书记汇报 您牵挂的悬崖村明天会更好》、手绘漫画微视频《有画说:总书记来四川团说了啥?看我给你画一个》等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好评。

 

    三、聚焦主题主调主线,喊响“两会好声音”

 

    川报集团各媒体注重统筹把握议好国是与抓好四川工作的关系,把宣传体现好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好展示好治蜀兴川正能量作为主题主调,既及时传递大会的重要信息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又充分展示四川代表、委员履职风采和智力成果。

 

    四川日报在一版开设“两会好声音”栏目,突出基层、突出热点、突出民生,体现代表委员参政履职过程中观点的丰富性和鲜活度。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四川中心工作,四川日报每天推出4个整版以上的两会特刊。其中,就脱贫攻坚、全创改革、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依法治省这6个主题,每天推出两个整版的报道,形成宣传强势。在版面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一版推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专栏,关注“产业新势力”,舆论引导有力有效。

 

    川报观察、四川在线等川报新媒体着眼全国抓选题,突出特色聚焦点,紧扣两会热点,紧扣主题主线,通过《民生直通车》《首席脱口秀》等专栏,推出《2017政府工作报告中的12个好消息!大家对号入座快来收!》《清新脱俗!赵雷唱两会版<成都>》等,被广泛传播,引发网友热议。

 

    封面新闻传递两会热点,聚焦深度话题,推出了《封面对话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刘应杰》《封面独家对话政协发言人王国庆》《封面专访“专家”部长陈吉宁》等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喊响四川好声音,传递中国力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全网传播效果。
四、借力全球全国大平台,放大“四川好声音”

 

    川报全媒体集群以开放性姿态,与中央媒体、地方媒体、海外媒体深化合作,积极利用对方的优势平台和技术,放大“四川好声音”。     针对人民日报用稿特点,抽调骨干记者采写了《稳中求进的四川行动》《脱贫攻坚的四川首站》《全面创新改革的四川引擎》3组深度稿件,于“两会”期间刊发。川报观察客户端在全国率先入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通过其全国分发渠道,推送与四川有关的报道。《您有6位亲友来电》等多篇报道被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境内外媒体纷纷转载,《专访两会版<成都>主创人员》等稿件被人民日报微信采用。

 

    “两会”期间,四川日报在海外社交媒体推特上开通全国首个由省级党报注册的推特账号,面向海外用户讲好四川故事,采用全英文发布了四川21市州航拍、大熊猫、油菜花、四川美食等多条视频、图文,受到海外用户欢迎。

 

    川报观察还在全省率先使用新华社“现场云”技术直播四川代表进京路、四川团开放日等活动,相关报道得到新华社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川报观察还与光明日报•光明网合作开展全国两会网络直播报道。

 

    此外,围绕“共饮长江水 共抓大保护”“中国制造2025”等热点话题,川报集团与湖北、广东、河南等多省党报集团合作,开展党报党端跨省联动报道,发出了主旋律大合唱,引得代表委员纷纷称赞。

 

    五、创新传播手段,融媒体报道出新出彩

 

    这次两会报道,川报集团突出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强化交互式报道、视频访谈等可视化报道方面的创新策划,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态都充分体现媒体融合特点,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川报全媒体集群党报党端党网抱团出击,除重磅推出“总书记在四川”融媒体系列报道外,还精心打造AR视觉、脱口秀、视频直播等原创产品,做到了矩阵化发声、创新性突破、权威性首发。报端网深度融合的新媒体产品“首席脱口秀”,由四川日报两名首席记者担任视频主播,用接地气的语言对“两会”热点话题进行生动解读,让纸媒人成功跨界成为时政主播,实现了党报核心资源开发和内容影响力的最大化,取得良好反响。推出AR(注:增强现实)动新闻《你有一份民生大礼包待收》,用手机扫描《四川日报》相应版面,即可看到三维立体的“礼盒”缓缓从报纸上升起打开,这是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将AR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实现纸媒与3D动画无缝联动的原创策划。

 

    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川报全媒体集群还推出为代表委员量身定制的智能检索产品服务——《2017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委员新闻档案》,为住川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供实时动态更新的“档案式”便捷检索和“智库型”资讯汇聚服务,代表委员通过手机就能查询和关注自己的履职风采。这款创新产品得到省委书记王东明的高度肯定。

 

    针对年轻受众的阅读习惯,封面新闻通过原创航拍视频、原创手绘漫画表情包、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两会”数据分析、VR新闻等多种方式,推出了每日解读系列《一分钟看完今日两会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惠民大礼包系列《有画说:小强一家人的幸福2017》等产品,全视角、多层次、移动化地传递两会热点,通过融媒数据中心多渠道分发,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研究机构推出的全国“两会”省级媒体传播力榜单中,四川日报持续名列省级党报前五位。

 

    总的来看,此次两会报道的成功,让我们对“稳中有进”地做好“两会”报道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稳,要加强领导,讲政治、讲纪律、讲大局,坚守底线、确保安全;在稳的基础上求进,就要坚持创新,深化媒体融合,形成传递“两会好声音”的强大合力。

 

搭建“中央厨房”  全国两会“川味”飘香

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新闻中心时政新闻部主任 何健

 


 

    搭建“中央厨房”,大屏小屏联动共振。凸显全国视野,突出四川好声音。这是四川广播电视台今年全国“两会”报道的鲜明特点。

 

    全国“两会”期间,四川台共有17条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28条在新闻频道播出,不仅条目创下新高,上央视的质量也创下历年来新高。《新闻联播》有2个报题头条单条呈现,15个代表及委员的精彩发言在《新闻联播》呈现,12个代表及委员的精彩发言在《新闻频道》呈现。

 

    《四川新闻》开设“决胜全面小康 建设经济强省”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共播出开闭幕新闻特写、《主播跑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我这五年》等新闻报道68条。《今日视点》播出专题访谈节目《议政2017》7期。

 

    《四川观察》等“两平台五端”新媒体在“两会”期间,推出《直通两会》、《洋洋大观》等新媒体产品,推送了360余条报道,与央视新闻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等央级主流融媒体平台共同进行了12场直播,多场直播成功实现了多平台同步直播,还被央视新闻移动网选入首页精选。

 

    截至3月15日,四川观察矩阵号在央视新闻移动网总发稿量1536条,在省级矩阵号中排名一直稳居前三。其中精选了《全国人大代表王东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四川的头等大事》等视频新闻入选央视移动新闻网首页。

 

    新闻频率全国“两会”期间,在全天各档重点新闻栏目开设了《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栏》,共播发全国“两会”相关广播稿件140多篇,其中,自采录音报道92篇,记者现场连线29条;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推送新媒体稿件180条。同时,新闻频率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网和央视网刊播上送外宣稿件11条;并在“中国广播”APP专门开辟四川“两会”专题报道《两会热点聚焦》,上传发布原创自采稿件42条。

 

    康巴卫视今年在北京搭建了150平米的“全媒体生产中心”,共译制播出四川卫视重要新闻22条;自主采写电视新闻29条;自主采写分发新媒体稿件192篇,分别在康巴卫视网、香巴拉资讯APP、康巴卫视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

 

    四川广播电视台网络传媒中心积极运用网站、IPTV、APP等平台开设全国“两会”报道专题专栏,共发布报道3200余条,直播报道60余场次。

 

    3月1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王东明在看望慰问媒体记者时,对我们的新闻报道评价道:“你们紧跟时代脉搏。创新、努力、这种风采也是很好的。了不起,真用了洪荒之力了。”

 

    一、首搭“中央厨房” 科技“厨具”助阵

 

    今年全国“两会”,四川广播电视台首次跨平台整合了全台采访、编辑、技术力量,组建了92人的报道团队,在北京搭建了近300平米的“中央厨房”,探索出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传播模式。

 

    今年,四川台首次成功运用了全虚拟技术,演播室还首次使用了自动机器人摇臂摄像机,极大地拓展了演播室的空间效果和运动场景,呈现出大气而细腻的荧屏效果。此外,本台今年也首次将4G传输系统架设到北京,可在第一时间将一线采访的新闻素材传回演播室,也实现了新闻素材在北京与成都间的互传共享,使求新、求快的融媒体传播得以实现。

 

    二、报道亮点频现  大屏小屏共振有力

 

    1、密集发声开“虎头” 

 

    央视方面,2月中下旬,本台主动发力,最终在央视《新闻联播》持续播出了3条报题头条或单条节目。《扑下身子 真抓实干 四川:脱贫攻坚 狠抓落实》等报道在“两会”前塑造了良好的四川“精气神”,是近年来在央视上最有影响的会前报道。

 

    大屏上,3月3日起,本台在《四川新闻》等节目中,推出了总栏题“决胜全面小康 建设经济强省--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每天都有12分钟至21分钟的全国两会报道,用更多角度、更多创意将两会报道升温加热。《今日视点》、《汇说天下》等栏目也有相关特色内容呈现。

 

    新闻频率在《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栏下开设了《两会直通车》《两会热点聚焦》《两会好声音》《两会新观察》等小栏目,分别从会议议程、热点焦点、履职经历、会务新风等角度,立体深度报道全国“两会”。

 

    康巴卫视开设了“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栏,由“两会进行时”、“数字看两会”、“两会观察录”等多个板块构成,穿插播出各地藏区干部群众热议“两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团的讲话精神等海采内容。从3月3日起开始推出相关报道。其中,3月6日至3月14日期间,将时长为15分钟的《康巴卫视新闻》栏目延长至20分钟播出,“两会”内容每天占三分之二。

 

    小屏上,我们创新表达方式。两会前推出了《四川观察》记者版的《成都》,唱出四川五年巨变。3月3日,我们创新推出的新媒体产品《洋洋大观•主播脱口秀》正式上线,轻松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风格,立刻获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可和网友的广泛点赞,成为“两会”媒体大战中难得的一缕清风。 

 

    2、主动创新展“熊腰”

 

    3月8号,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川台派出精兵强将,全力配合央视做好相关时政和特写报道,放大了总书记到四川团这一重大新闻在全国的传播效果。

 

    在央视《新闻联播》,3月8日报题头条单条播出了《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3月9日报题头条单条播出了《我与总书记议国事:求真务实 开创发展新局面》。

 

    联播头条连续两天都报道同一个省,这在全国“两会”历史上还是首次。这样的成绩背后,是本台新闻中心各部门联动统筹,与央视无缝对接,精诚合作的结果。

 

    除了和央视一起打好宣传主动仗,本台的“大屏”、“小屏”也对习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这一热点,呈现了形式多样、角度新颖、持久发热的全景报道。

 

    在新华社发稿后不到30秒,《四川观察》等平台就第一时间推送了消息,早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等APP发稿,让全国“两会”报道这个全国媒体都关注的“战场”,有了最快的“四川声音”。

 

    《四川观察》还创新推出了《总书记和我聊国是》、《总书记的嘱托 四川办得咋样了》等特色报道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发散了新闻的外延。

 

    大屏上,我们对3月8日和3月9日晚的《四川新闻》做了特殊编排,快速呈现习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的相关报道,使得内宣外宣联动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闻频率当天在《四川新闻联播》中配发录音特写《总书记来到咱四川团》,并于次日早新闻播发侧记《“天梯女代表”讲述家乡变迁,总书记点赞芦山灾后重建》,并先后推出《人大代表访谈录:新嘱托、新使命》等系列录音专题反映出全省上下深入学习总书记讲话的热烈氛围。

 

    3月9日的四川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本台持续做好了大屏小屏的特色报道。活动开始前,新媒体进行了预热直播,当天《四川新闻》进行了全面的报道,特别是《媒体聚焦开放日 倾听四川好声音》的特写报道内容出彩,对央视等多名境内外知名媒体的采访,再次展现了全球各地对四川的关注度。

 

    3、质量齐升收“豹尾”

 

    从3月11日开始,《四川新闻》开始推出特别报道“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四川团重要讲话精神”。报道结合总书记给四川提出的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一一回应,推出《农业供给侧 四川做好这些重点》、《精准扶贫“绣花”功夫怎么下?》、《创新创造 四川要奋起直追》、《把好用权“方向盘” 系好廉洁“安全带”》4篇重头专题报道,采访了代表委员和在川相关领域的人物,谈体会,说成绩,谋未来,持续引发了社会对习总书记讲话的关注,也凝聚起了全川上下的有益思考。

 

    此外,新媒体上也陆续制作并推出悬崖村、芦山地震灾区以及各行各业群众反响,取得较好效果。

 

    三、“大屏”稳、准、亮  自选动作大放异彩  

 

    在《四川新闻》等卫视频道的新闻节目中,我们力求做到“规定动作”准确规范,“自选动作”出新出彩。

 

    在程序性报道这一规定动作上,我们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全国“两会”盛况和四川团代表、住川委员积极参会情况。

 

    此外,我们还重点策划了《主播跑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我这五年》、《议政2017》3档专栏节目,共采访四川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180人次。

 

    《主播跑“两会”》创新使用全虚拟技术,形象展现热点话题和代表委员的生动思考。

 

    5期节目中,每期都选取一个全国性的两会热点话题。一方面在全新的虚拟演播室内,创新运用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技术,通过60多组3D模型、数据、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脱贫攻坚等主题。另一方面,主播走出演播室,采访四川团全国人大代表、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乃至李书福等企业名人和重量级专家,展现大家的思考和四川的实践。

 

   《代表委员履职记——我这五年》聚焦本届基层代表、委员履职近5年的动人情节。

 

    我们依托前4年报道形成的广泛资料,精心选择了康永恒、郭红梅、耿福能、苏华等7位关注民生的基层代表、委员,制作了7期节目,梳理了他们5年来提案、议案落实情况,回顾其深入调研、尽心履职,参与民主发展的全历程,也从节目中以小见大,展现中国、四川的民生巨变。

 

    《议政2017》作为唯一一档访谈节目,邀请代表委员来到演播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寻找与四川的结合点。

 

    今年的《议政2017》在形式上有所创新,采用虚实结合的演播室和机器人摇臂,同时与新媒体充分联动,通过《四川观察》征集网友提问或感受,在访谈现场提问代表委员,同时代表委员来演播室“做客”时,我们第一时间在新媒体推出《代表委员来我家》等栏目,通过新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网络直播。7期节目聚焦两会热点,凸显四川声音,成为代表委员展现思考的个性化舞台。

 

    除了做好北京的报道,我们还在《四川新闻》结尾,特别编排了航拍系列节目《春天里》,为两会报道带来了一丝春意、一抹亮色。

 

    节目把镜头对准春意盎然的四川,各色花海、山川河流、茶山古镇、安居乐业……以航拍记者出镜为引领,高空、低空加上地面镜头,配上诗意的解说、美妙的音乐和细腻的剪辑,呼应了全国“两会”的热烈氛围,也对大美四川的秀丽山河进行了有力的宣传,成为了此次四川电视台“两会”报道的一大创新。

 

    四、“小屏”快、新、奇 创意无限显厨艺

 

    四川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以《四川观察》为首的“两平台五端”全媒体产品矩阵上端出了许多有特色的“新菜肴”,呈现出反应快速、创意新颖、角度奇特的亮点。

 

    首先,开设了《洋洋大观•主播脱口秀》,新媒体产品创新上有了新突破。

 

    《洋洋大观》将今年全国“两会”的主题和热点进行别致的梳理和串联,用创新的表达方式,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将“两会”热点用自然、生动、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4期节目在多平台播出后,获得了主管宣传部门领导和业界、学界、网友的一致点赞。据悉,目前北广的教授将该节目用于课堂教学,央视新闻移动网也对每期节目进行了转发,腾讯视频单集点击量目前突破十万。

 

    不仅打造新媒体特有的产品,我们还将“大屏”食材进行二次编辑,烹饪成更合新媒体受众口味的“小炒”。

 

    新媒体团队在内容和形式上主动创新,将在大屏上播出的《主播跑两会》、《议政2017》等栏目设计成“主播朋友圈”的形式,同时将一些大块头的大屏节目也拆分成“碎片化”,更符合新媒体的阅读体验。

 

    此外,我们在“快”字上做到了先人一步。

 

    在这次全国“两会”报道中,我们突破性地尝试了大量直播,让我们的视频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人大开幕、四川代表团开放日等都进行了视频直播,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时政报道也注重从“大屏”向“小屏”转移,进一步强化新媒体优先的意识。

 

    《总书记来到四川团》、《刘奇葆来到四川团》等新媒体报道还配发了许多独家视频,新媒体稿件都是现场采写、快速制作,并在会议纪律允许的前提下快速推送。抢抓时效,使得我们打赢了媒体融合的主动仗。

 

    《四川观察》专题制作了《代表委员风采》专栏,打造代表委员专属视频集。将每一位参会代表委员的视频新闻单独成集,共推出了72名全国人大代表和30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的视频集,在代表委员中转发度较高。

 

    康巴卫视今年在新媒体方面,采用了视频直播、图文直播、360度全景看两会等新手段,保持了较高的阅读量和转发量。《总书记牵挂的地方》H5,《重磅幕后!TA们的“两会”生活》微信花絮等,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康巴卫视新媒体产品线。    

 

    在“中央厨房”主厨、厨师长、墩子等成员的通力配合下,川台两会报道打出了融媒体全景报道的漂亮一仗,收获了多方好评。

 

    日前,在由“人民网-泽传媒”共同打造的2017全国“两会”全网传播“省卫新闻”融合力榜单上,《四川新闻》持续领跑全国,荣登全国第三的好名次。

 

    一个个数据,一份份好评,是对本台全国“两会”的最好总结,是对本台“中央厨房”融媒体报道探索的最好鼓励。今年,我们还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我们将总结好这次全国“两会”的有益经验、再接再厉,争取做出更多更好的报道,让“四川味道”香飘海内外。

 

 

讲好成都精彩故事,传播影响实现新突破

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曾义

 

 

    2017年全国“两会”宣传工作,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成都市委宣传部精心策划,统筹资源,组织协调中央和省市媒体强势联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国“两会”期间, 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共刊发重点报道近3000篇,网络媒体自采或转发相关报道近6000条,推出动画、H5等新媒体产品近500件,覆盖人群累计超过1.6亿人次。

 

    一、围绕中心,对标一流,对内宣传成效显著

 

    市级媒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中心工作,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全力开展 2017年全国“两会”内宣工作,宣传高度、深度、广度和影响力实现了新的突破,受到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表扬。

 

    一是唱响两会主旋律,传递成都发展“好声音”。浓墨重彩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团审议报道。组织市级媒体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四个方面的重大要求,持续推出系列评论、重点报道,持续报道总书记重要讲话在成都各界引起的热烈反响,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精准做好两会程序性报道,做好“两会”开闭幕式、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宣传报道,大力宣传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重点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动策划“我爱成都”主题,市级媒体采访12个国家中心城市和一线城市近3000名各地市民形成《爱上成都的一百个理由》等专题报道,有力地推广了成都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

 

    二是讲好成都精彩故事,传播影响实现新突破。报纸版面优化出彩,持续以连版、图文并茂的形式聚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都商报推出的《和总书记共商国是》专题,版式舒朗大气、图片冲击力强,受到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加大访谈力度,全国“两会”期间,部级领导20余人、司局级领导40余人、50位权威专家、60多位代表委员,特别是《部长看成都》系列报道,8位部委领导就成都的创新驱动、城市规划等提出评价和建议,以权威声音提升和推广成都城市形象。采访报道亮点突出,成都商报社记者韩利连续三年获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提问机会,今年更是首问。 “拦部姐”赵倩受到央视专访报道畅谈“部长通道”变化,专访全国政协发言人推出独家报道。

 

    三是统筹协调周密安排,全力以赴做好保障。统筹市级主要媒体在北京设立前方报道组,搭建成都传媒集团新闻中心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调度中心。通过每日召开例会,传达上级宣传指令,谋划重点选题,确保宣传效果;前后方协作,坚持三审三校制度,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刊播质量;为一线采编人员提供必要生活服务保障,全力以赴做好两会宣传报道工作。“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由全国人大安排进入会场和各代表团驻地,成为唯一连续5年进驻所有代表团的财经类报纸;《成都日报》《成都商报》及CDTV-1电视信号进入了四川代表团驻地。天府TV通过平台化网络传输渠道,积极推送两会电视节目,实现全网累计点击量达1000万余次,有效扩大了我市媒体传播覆盖面。

 

    据统计,今年全国“两会”,组织市级媒体共推出200多个整版,重点报道1000多篇。广播电视台播发“两会”稿件171条/次,专题节目总时长约240分钟。市级新媒体推送报道4500多篇(条),总阅读量突破1.2亿次。

 

    二、统筹资源,创新突破,对外宣传精准有效

 

    一是聚焦“两会”关注热点,呈现成都发展新实践。借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的契机,积极协调《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等聚焦成都,对外精准传播成都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信心和行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央视《晚间新闻》推出市委书记专访,报道成都按照总书记“选准课题”要求推进创新创造,建议在成都布局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二是对外宣传出新出彩,立体化推广城市品牌。《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权威媒体、市场主流媒体以封面报道、深度报道、专题片等形式聚焦成都。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华盛顿邮报》、《中国日报》等境内外媒体均大篇幅聚焦成都,展示成都在科学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成效。提前策划制作《水韵蓉城•我爱成都》《创享成都》《外国客 成都梦•我爱成都》等外宣系列微视频,在“两会”期间,联动《1号线上》《今日头条》《优酷》《搜狐》等网络新媒体滚动播出,有效宣传了成都市“创新之城”的城市品牌,展示了成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强大的吸引力。精心策划推出“熊猫VR进“两会”主题外宣活动,以创新的方式推广城市品牌,让各位参会代表及广大媒体人士身临其境感受成都、体验成都。

 

    三是调动资源拓宽平台,多渠道表达形成舆论强势。积极加强外宣平台建设,拓宽外宣渠道。通过在北京落地的天府美食频道,在全国“两会”期间持续播出成都微视频系列及城市形象宣传片,提升城市美誉度。整合外宣平台,协调北京、上海、深圳、三亚的新华联播网及北京西客站户外大屏在“两会”期间滚动播出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每日滚动播出60次,受众达数百万人次。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大美中国•探春:四川成都》,展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良好形象。

 

    三、把握导向,融合创新,汇聚网络舆论场正能量

 

    全国“两会”期间,我部坚持融合传播理念,统筹中央、省市网络媒体,集中开展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3月14日,中央网信办官方网站刊发文章对我市新媒体创新报道“两会”进行充分肯定,向全国进行了经验交流推广。

 

    一是整合多平台多端口,聚焦成都传播“好声音”。统筹30余家中央、省市新媒体和商业网站开展全国“两会”成都特别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川报全媒体集群、今日头条等开设 “勇担使命 抢抓机遇 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10余个专题,集纳稿件1200余篇。今日头条、新华炫闻和川报观察客户端6次面向开屏推广“砥砺前行 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页面,访问覆盖量上亿。

 

    二是集群联合精准发力,宣传成都发展新成就。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和我市发展举措成效,人民网推出《创新为魂,科技立城 成都兴隆湖畔崛起“西部创新第一城”》《成都:“花重锦官城” 宜居又宜业》等5篇深度稿件,并在总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全平台推广;新华网总网刊发《“一带一路”助成都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新动力蓄势新动能 成都驶入一线城市快车道》等4篇深度稿件,并策划推出《有良策》系列MG动画,中青网、东方网等40多家主流网站和商业网站转载;央广网推送《2017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活力成都——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样本》等5篇深度稿件;凤凰网《直面性感成都:一个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崛起与蝶变》,将8个国家中心城市相关经济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突出成都的发展模式和城市发展战略。

 

    三是创新表达注重体验,新媒体产品精彩纷呈。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和网民阅读习惯,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形式,策划推送新媒体产品。市级新媒体策划“直播成都未来 见证中心崛起”等系列直播,联合人民直播、央视新闻移动网等平台,吸引近1000万人次“围观”成都未来。成都发布H5 “全国两会CAN成都”唯美手绘、锦观H5《快来看看成都的朋友圈》及川报全媒体集群H5《@成都,你的两会黑胶大碟》、腾讯大成网视频H5《你爱上成都,也许只是因为这几个瞬间》,引导网友参与并加深我市“157”总体思路的认识。天府TV通过立体化、多维度、多手段的精准分发渠道,主动向新华网、乐视、网易、优酷、爱奇艺、搜狐、今日头条等网站推送节目,全网分发,点击阅读700余万次,有效扩大节目覆盖面。

 

    全国“两会”报道告一段落,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活动已经展开,我们将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将宣传报道引向深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神聚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唱响两会主旋律

传递四川成都发展好声音

成都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少军

 

 

    在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传媒集团高度重视今年全国“两会”宣传工作,整合内外宣传资源和所属各类传播渠道,打通前方后方,突出创新融合理念,突出成都元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开展宣传报道,宣传的高度、深度、广度和影响力均实现新突破。

 

    一是组织强大阵容,强化集团统筹。全国“两会”期间,集团把指挥中心前移到了北京,建立了集团全国“两会”北京新闻中心,作为“两会”新闻指挥、信息发布、监测中心、视频制作中心;抽调所属主要媒体的精兵强将组建了集团特别报道组,并首次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整合了所属4份报纸、3个网站、12个微博微信、3个新闻客户端,共计22个平台整体联动宣传。

 

    二是紧扣大会主题,讲好四川故事、成都故事。集团坚持创新策划,突出大会主题、准确传达好中央精神,紧扣实际展示四川和成都工作,特别是用好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创新表达方式、技术手段、传播形式,报道更加立体生动,新媒体首次成为集团宣传全国“两会”的主力军。

 

    比如,《成都日报》进一步优化版面,持续多日浓墨重彩报道全市上下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反响,连续以连版、图文并茂的形式聚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都日报锦观推出的《快来看看成都的朋友圈》等互动新媒体产品,吸引近50万人次参与。《成都商报》推出《和总书记共商国是》,受到了读者广泛的肯定;推出的《部长看成都》系列报道,采访了8位部长,实现了四川媒体在采访国家部委领导上的重大突破;推出的“直播成都未来”系列直播,吸引了300万人次观看、200万人点赞。成都晚报微博推出的“两会”话题阅读量893万。每日经济新闻推出的“两会最前线”微博专题阅读量高达8979.9万,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内容的《一座城市的理想与行动》H5,取得了超过900万的浏览点击。

 

    三强化对外联动,放大成都声音。按照“成都开放,媒体先行”要求,传媒集团今年特别重视与中央媒体、重要城市党报、知名网媒的联动。集团主动与人民日报沟通,在《人民日报》推出《成都 今年确保贫困人口全脱贫》稿件;与新华社沟通,在《瞭望东方周刊》推出《成都:“核心带动”的国家使命》的深度报道;与人民网四川频道联合推出 “美丽西部看成都”专题页面。

 

    《成都日报》联合天津、武汉、郑州等6个中心城市党报,推出了《全国两会城市纪行》系列报道。《成都晚报》与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合推出《美丽中国行带你领略成都白鹭湾公园》《带你探访真实的成都生活》等3场视频直播,观看量达287万次。全搜索新闻网与上海、天津、重庆等八城网媒联动宣传,与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等9大知名客户端联动,同步推送成都重要稿件。每经网英文频道持续编发两会新闻和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稿件向海外用户传播。

 

    四是抢占全国高点,展示四川和成都形象。3月4日,成都商报记者韩利在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获得首问,是全国唯一两家获得提问机会的都市类媒体之一。成都商报记者、“拦部姐”赵倩专访了全国政协发言人王国庆,她本人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报道。商报和每经还专访了《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撰稿人、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长刘应杰,是全国为数不多得到专访机会的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每天有2060份报纸由全国人大安排进入会场和各代表团驻地,成为唯一连续5年进驻所有代表团的全国财经报纸。

 

    五是加强效果监测,实现精准传播。今年“两会”,集团联合第三方技术力量,专门建立了一套监测体系,搭建了全网传播数据监测平台,对标全国领先媒体,实现了对发稿情况、报道热度、稿件转载量、阅读量和舆情效果的监测。从监测的数据看,全国两会期间,集团所属报纸共推出200多个整版,重点报道1500篇;新媒体推送报道5000多篇,总阅读量突破1.6亿次,集团媒体的重点报道在全国中心城市媒体中处于领先水平。

 

以“创新”为核心,立足全国视角、突出成都元素

成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总编辑马向阳

 

 

    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省市委宣传部的精准指挥下,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2017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以“融媒体”理念整合广播、电视、新媒体三大平台资源,有力宣传了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157”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市经济“稳中向好、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报道坚持“一个选题多媒体策划、一次采集多次发布、一条信息多屏发布、一个话题多渠道多平台互动”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创新”为核心,立足全国视角、突出成都元素,为我市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据不完全统计,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成视新闻》《成视夜新闻》《今晚800》《廉情观察》等栏目有关全国“两会”的报道累计播出800余分钟,《成视新闻》收视率较“两会”前提升160%;电台新闻频率共播发全国“两会”相关稿件185条/次,专题节目总时长约260分钟;“看度”客户端关于全国“两会”报道总发稿量约400余条,累计点击量240余万次;天府TV分发内容494条(含视频、图文和直播),分发渠道2302个,分发次数4286次,累计点击量/播放量32455638次。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现全国两会报道零差错。

 

    本次全国两会,适逢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一周年,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对此高度重视,在两会宣传报道中贯彻实践“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要求,完善报道工作组织架构、纪律规范和协调保障,成立了由台委书记、台长李川同志任总指挥的两会报道组,抽调3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记者编辑在北京设立前方报道组,搭建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调度中心,全力以赴做好两会宣传报道工作。为确保宣传报道指令有序传达、迅速落实,全台上下严肃报道纪律,建立了有效的报道工作规范。会前,精心策划、明确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导向要求;会中,台领导靠前指挥,前后方协作严把审片关,《成视新闻》北京演播间实行“五审制”工作流程,确保编采、播出等各个环节的安全。

 

    二、精心策划,强化执行,实现程序性报道精准表达。

 

    两会期间,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电台新闻频率通过《成视新闻》《成视夜新闻》《成广新闻》等舆论主阵地于重点黄金时段,推出《直通北京 聚焦两会》《两会声音》《2017代表委员关心啥》《两会扫描》等多个节目板块,结合两会议程,第一时间及时传递“两会”重要信息,确保上面有声音,下面有呼应,圆满完成本次“两会”重点程序性报道,无一差错。浓墨重彩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团审议报道,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四个方面的重大要求,《成视新闻》连续推出多篇深度式解读报道,采访多位四川团人大代表,结合成都实际,谈感想、话落实;《成视一周评》专访多位在京权威专家,推出多期深度访谈节目,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精准做好两会程序性报道,紧扣两会议程,聚焦大会主题,做好两会开闭幕式、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宣传报道,大力宣传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重点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转播发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重点程序性报道,顺利完成良智书记、于伟主任、川平主席的专访报道,充分反映代表委员,特别是成都籍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的风采。看度客户端开设“两会”报道专区,就两会开闭幕式、总理答记者问和财政部、农业部、发改委、卫计委等部委记者发布会等大会重要活动同步进行了图文直播。

 

    三、紧扣热点,创新突破,实现策划性报道精彩纷呈。

 

    牵头联合上海、广州、武汉、沈阳、西安、杭州、郑州等7大国家中心城市电视台,以“请进来”的方式,在“两会”期间推出的7集系列报道《八城大联动 主播看成都》,采用双城互动,对标学习模式,挖掘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特色亮点,获得代表委员的一致好评,引发了腾讯、新浪、网易等多家网络媒体积极转载并主动抓取节目推荐至网页、客户端首页,全网分发点击阅读率超过300万。12集系列报道《“心”力量 新征程——全国热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记者分赴北上广、西安、武汉、杭州、郑州等12个国家中心城市,以“走出去”的方式,采访超50位各地权威专家学者,建言成都发展,展现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比较优势。电台新闻频率策划了“两会”扫描、“中心城市探访记 我在京津沪”、“我来摆成都”等系列报道,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著名作家阿来,知名主持人石成金开设特色栏目“阿来声音日记”和“听石锅说两会”栏目,生动播报“两会”。看度客户端联合新浪、我台公共频道推出三方联动的“我在成都看两会”街采系列,通过街采百名市民及外地游客,展现成都人对全国“两会”的热烈期待和深切关注。同时,新闻综合频道《今晚800》《廉情观察室》等栏目在两会期间推出专题节目,解读最新民生政策、解决百姓民生问题,融媒体创新表达,赢得一致好评。

 

    四、创新理念,丰富产品,实现融媒体表达新突破。

 

    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在官方微信“一头条”平台推出旭妹儿跑两会、安冉声音日记、主播秀、现场直播等板块,线上线下紧密互动,多位代表委员通过“一头条”收看《成视新闻》两会直播节目,给予高度好评。策划制作动漫MV《大熊猫学“变脸”rap版唱“成都”》,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157总体发展思路进行创作,该MV在新闻综合频道官方微新公众号“一头条”发表后,被今日头条放至首页推荐,新华网、乐视、网易、优酷、爱奇艺、搜狐等超过400家网络媒体争先转发。两会特别节目《诸葛小成数说两会大数据》,采用虚拟植入方式,3D诸葛小成与主播互动,盘点成都十三五开局之年所取得的民生成就,节目生动活泼,可视性极强。电台新闻频率与“看度”联合推出 “听声音 猜成都”H5、“听石锅 说两会”、“阿来声音日记”三个融媒体产品,其中,“听声音 猜成都”H5参与活动的网友超过5万人万人,“听石锅说两会”点击量超过5万余次;《我来摆成都》系列报道经过“看度”二次传播,累计点击量近20万次。看度客户端制作互动式H5《快来看,唐书记给你发红包了》,借用互联网上流行的“发红包”理念,通过读取用户微信基本信息的方式,模拟良智书记与用户的对话互动,广受网友好评,发布后仅2小时转发量高达5万次,后期转发传播量超过16万余次,网友评论:“被书记@了,好紧张,好窃喜”。策划推出动画《Super!成都向前冲!》,借用游戏“超级马里奥”经典形象,反映成都市民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热情,该视频一经发布即得到了大量点击,仅在看度客户端内点击近十万人次,同时被央视新闻移动网、腾讯大成网、腾讯视频、新浪、网易、优酷、爱奇艺等平台纷纷转发,有些还被抓取到网站首页或头条位置,仅麻辣社区,就有2万余网友观看了该动画。首次使用手机直播方式,“看度”走进成都肖家河街道,在看度、人民直播和央视移动新闻网三个平台同步直播了成都市民观看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情况,累计点击已超过13万人次。以成都IPTV300万用户全量收视数据,以及看度客户端、“一点橙子”微博微信、“一头条”微信等成都台新媒体点击量等独家数据为依据,推出“看度大数据”系列数据新闻,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出市民关注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点、“两会”宣传热点等,被多家网站转载。

 

    五、全网分发,精准推送,实现传播效果显著提升。

 

    为突破地方电视台自有平台资源和传播地域的局限性,我台利用天府TV超过500家网络媒体的全网分发平台优势,按照“多屏互动、全网分发”理念,对全台“两会”报道产品展开二次分发,通过立体化、多维度、多手段的精准分发渠道和“天府云”全网直播推流技术,我台两会宣传报道实现新华网、乐视、网易、优酷、爱奇艺、搜狐、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全覆盖,累计点击播放量达3000多万次,并多次获得今日头条、爱奇艺等渠道的首页重点推荐。3月8日,由新闻综合频道推出的大型网络直播3.8妇女节特别节目《代表委员对话“成都创女”》,通过天府TV的全网分发,超过500家新媒体参加了同步直播,超过50万网友通过直播收看并提问成都籍代表委员。同时,“看度”受邀入驻央视移动新闻网,将我台“两会”节目直接传入央视中央厨房,平均每日上传稿件20条,位列央视矩阵第23位。

 

符号价值、法宝意识、“破界”优势全国“两会”报道媒体创新的三个信号

四川日报首席记者张守帅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一场媒体短兵相接的“新闻战”,也是检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创新成效的大舞台。

 

    从2012年多个报业集团以报纸、网络等多终端、一体化采访“两会”新闻开始,新闻PK宣告进入全媒体时代,此后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新表达方式不断涌现,媒体融合从“相加”进入“相融”的实质性领域,到2017年全国“两会”启幕时,新闻创新更呈现出打破边界、百花齐放、全媒“烧脑”的鲜明景象。

 

    笔者正是这5年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一名多年上会的“老兵”,强烈感受到了推动全媒体集群融合创新带来的机遇、存在的压力以及因变而生的动力。就川报全媒体集群此次宣传报道情况看,笔者认为,它向新闻从业者释放出三个方面的创新信号,或者说是融合竞争力构建的三大着力点。

    一、强化“名记者”在融媒体传播中的符号价值

 

    与传统媒体的严肃写作相比,受众更愿意在新媒体中接收形象化、轻娱化信息;充满个性化色彩的公众号和“网红”大行其道所,也体现出了这一需求侧现实。

 

    媒体的“个性化”,从内容源头讲,它有赖于记者的个性化表达。在过去的新闻实践中,“记者手记”即是转换视角、创造个性的一个重要方式。

 

    从2015年全国“两会”开始,川报全媒体集群连续三年在党报(四川日报)、党网(四川在线)和党端(川报观察)推出“首席观潮”栏目,发挥记者的职业敏感优势,推出了一系列有温度、有洞察力、可读耐读的稿件,用活了小切口“深观察”、小事件“深内涵”的第一人称叙事优势。
而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川报在保留纸版“首席观潮”栏目的同时,在党网、党端将其升级为“首席脱口秀”,将梁现瑞、阮长安两位首席记者从报纸背后推向屏幕之前。

 

    他们两位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以不帅不靓的形象“原生态”亮相。尽管如此,他们却因为对四川省情有全面把握、对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深刻理解、对四川两个跨越的发展动向有细致洞察,因此解读“两会”的视角与众不同。

 

    “追赶四川的3H大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藩篱是“三选一”还是“一脚踢”……在8期节目中,两位首席变身“话题侠”。通常认为,报纸记者善于深沉思考、“羞”于口头表达,但两位首席展现出了党报记者的优势:论高度,有提炼观点的专业性一面;论摆龙门阵,更有阐述观点的大众化一面。

 

    回顾川报这三年,从“首席观会”到“首席谈会”,一字之变,体现出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纸媒打造名记者、名编辑的路径之变——一个出色的记者,要在纸上写得生动,还得在镜头前玩得潇洒。

 

    笔者发现,这次上会的各路记者,几乎把用于直播的手持云台作成了“标配”。这也说明,能写又能说这一素养,会成为未来记者的基本功。

 

    二、提高传媒竞争中“内容为王”的党报法宝意识

 

    开展融媒体传播,川报并没有弱化报纸版面的地位,相反,今年特刊的总量远大于往年,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代表团次日参加审议次日,7个整版的报道规模创造了历史。

 

    很多年轻同事存在困惑,网络上坐而论道喧哗无比,追随者大有人在,记者的价值体现在哪?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通常强调“内容为王”,但内容并不是天然地、必然地就能成就王。对于“两会”宣传报道而言,写出不朽的作品是一种奢求,但只有成就拿得出的“佳作”才可能实现“内容为王”。

 

    “两会”如同一个观点“大卖场”,看似遍地为宝,但紧靠极短时间内见缝插针地采访,其实是难得代表委员履职的“真髓”“本意”。记者对代表委员采访的深入程度,甚至是“交往”程度,决定了作品的高下。

 

    幸运的是,作为随团记者,我们从3月2日与代表一起飞往北京的空中,就开始了接触和采访,即使到了驻地,也在他们履职间隙敲开房门,与他们聊天,了解提出建议的前因后果、为议国是专程携带的神秘“行礼”等。

 

    也正是因为这份熟络,在总书记下四川团那天,当我们了解到哪些基层代表发言、哪些基层代表与总书记同坐一排时,对还原现场一点也不着急。骆云莲、张国富、汪其德、王安兰、樊萍、唐群容、李晓华等几位代表,我们已再熟悉不过。

 

    去年,我还曾到骆云莲代表所在的古路村采写“天梯上的彝寨”借助修索道“飞跃贫困”的故事,到她所在的雅安市调研采写走出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新路子的历程。因为这份“朋友般”的熟悉,他们更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吐露心声。

 

    《他们与总书记同坐一排议国是》《总书记告诉我们要讲真话》《总书记问了我四个问题》《总书记说扶贫要下“绣花”功夫》等七篇还原现场的独家文章构成一个特刊,参与采写记者几乎都是一气呵成。

 

    这次实践告诉我们,党报记者拥有深入接触采访对象的机会,拥有持续开展走转改的优良传统,当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就能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

 

    三、用足“中央厨房”理念下的“破界”优势

 

    与前几年上会记者的作息和工作时间相比,这次睡眠时间更短、更晚,每天开完总结会和部署会,通常都到了凌晨1点钟,而在工作时间上更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不止上会记,后方记者亦是如此,他们甚至有一天下班时已是早上七点。

 

    这是“两会”宣传“破界”运作所带来的必然现象。所谓“破界”,就是打破边界。过去在内容生产上体现为互动,前方记者与后方记者的话题互动,党报媒体之间的连线合作。但这一次不同,似乎正在彻底击碎前后方的边界,集团军一体化运作色彩浓郁。

 

    赴京报道组与在蓉记者团队就采写题材频频交流,最终发表出的稿件作品愈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在制作新媒体产品时,从内容架构、素材保障等方面各个部门合力而为,所以才有3月8日、9日川报全媒体集群连续高质量推出新媒体产品的业界“壮举”。

 

    我们感到,川报集团的“中央厨房”理念已不是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而在此次“两会”宣传报道战役中有了充分的运用。所谓“中央厨房”,它不仅是一线记者面向各个平台“发包”稿件,经过再加工后,满足各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它还存在一个反馈或说“反哺”机制,即面对采编一线提出的合理诉求,相关平台反向保障从而满足记者的创作诉求。

 

    而在此次大型宣传战役中,川报全媒体集群靠前指挥,掌握住了最真实的动向和新闻第一热点及再次跟进的落脚点,据此向后方提出了产品建议,正是基于这种“反哺”和“破界”,川报全媒体集群的新媒体产品取得了“一鸣惊人”的口碑和效果。

 

    这对身处重大报道中的一线记者是莫大的鼓励,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作战,但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当你需要支持时,你能不能提出精准的诉求,而这些诉求又如何发单到合适的记者手中,你又能否作为后方的眼线,提供出丰富的适合新媒体特点的素材。

 

    这些能力和流程,恐怕需要在大战实战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可喜的是,经过此役,我们拥有了这份信心和经验。

 

《洋洋大观》的理想与坚持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岳学渊

 

 

    今天我作为四川观察《洋洋大观》主播脱口秀的主创之一,跟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我们的创作经历,这本身就是对我们莫大的肯定,所以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仁,对这么一档“不走寻常路”的节目,对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给予了如此大的包容和鼓励。

 

    一个月以前,在我们研发这档节目的时候,我们怎么也没想到“观观“两会”行,洋洋话不停”这句开场白,会成为大家在“两会”上的一个小期待。在“两会”的融媒体大战中,各个平台都使出了洪荒之力,而我们《四川观察》也在台总编辑刘成安、中心主任何健及相关领导的统筹策划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尝试在“两会”期间开设一档具有“互联网气质”的政经类脱口秀,并组建了一支精简且年轻的队伍,主创人员和后期包装只有5人,虽无一人有脱口秀的制作经验,但是各级领导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创作空间,鼓励我们大胆创新,放手去做。

 


    两会期间,四川观察《洋洋大观》第一期,上线24小时,我们主创团队争分夺秒,不仅在自己的平台上播发,还迅速从自己平台分发到腾讯、爱奇艺等其他各大平台,好内容就一定会赢得市场,上线腾讯后,单集点击量不到24小时就突破十万加。 

 

    第二期播出后,《洋洋大观》得到了业内和学界的关注,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宋晓阳教授等业界泰斗,主动联系我们并采访了主创人员,还将《洋洋大观》汇编进了日常教学之中。

 

   《洋洋大观》第三期播出后,我们收到了不少网友投稿和话题讨论,与第一期相比参与度直线上升,热度和传播度直线上升,主动引导话题,这也是我们应有的担当。四川观察《洋洋大观》第四期播出后,《洋洋大观》已经成了百度等搜索平台里的热门词,于是我们顺势开始制作《洋洋大观》的衍生产品,并开始筹备下一季。而在《洋洋大观》第一季的创作过程中,有四个方面是我们始终的坚持。

 

    第一:坚持内容为王。对于我们这样一群脱口秀领域的小白,做得还是政经脱口秀,研发期间,我们没法确定脑洞开的大小是否合适?也没法确定演播室戏剧化张力是否刚刚好?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不停的把自己砸碎,又重组,重组又拆开;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停的调和,我们始终坚信初衷“内容为王”,果断取舍,拒绝花哨,精琢细节,坚持既要内容扎实,有一定要用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引发传播,每一集稿子写出来以后,我们一定会找两个完全不懂政经的朋友来听听 ,看看他们是否听得懂,是否能有兴趣听,绝对不能陷入“自娱自乐”的场景里,更不能只有感兴趣的人才懂,因为引导舆论,把握舆论,第一步就是要进入大众的舆论视野。

 

    第二 坚持握好尺度。脱口秀特色就是诙谐幽默,但是两会的内容,“尺度”和“分寸”这根弦就如头顶灯、心上剑一样悬着。我们常开玩笑说,如果用了某某梗,我们节目就真的是一生只有一季,一季只有一集了。好在主创人员都是有多年时政新闻报道经验的,懂冷暖,知轻重,也正是因为这份知轻重,才让《洋洋大观》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第三 坚持兼顾时效。“两会”期间的报道,时效性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个因素和脱口秀本身的创作就有冲突,因为“脱口秀文案创作的时长”一般都是团队作业好几天,虽然一期节目控制在3至5分钟之内,看似不算长,但政经特点+互联网语言=每个字都要反复推敲,在瞬息万变的融媒体大战中,时效是我们始终坚持,在《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当天,我们已经录制好了一期节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边听电视上的直播,一边就不停的开脑洞,想如何融入,最后选择用彩蛋的方式将这个内容做进节目,让节目呈现时效感。

 

     第四 坚持创新。今年两会的融媒体大战,网络上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想不到你是这样的人民日报”、“没看出来你是这样的新华社”、“想不到你是这样的官媒”,因为所有的平台都意识到“老干部画风转移到年轻语态”是改变的第一步,这就是互联网对舆论场的重塑。而在这场语态的变革当中,我们的难点有两个。首先是文案的创作需要我们完全跳脱出以往的话语样态,用最鲜活的具有互联网气质的语言进行创作。其次是主播如何改变语态,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宋晓阳点赞主播王洋,说她成为了目前女性新闻主播脱口秀的前三强,也将王洋《洋洋大观》的视频,引入中央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研究生班的范例教材。

 

    接下来,从四月三号起,《洋洋大观》将开启周播模式,形成常态化品牌栏目,并依托《洋洋大观》脱口秀,研发更多的形式,比如带有网络气质的嘉宾访谈等等,更好的向网友和观众传播党的声音,传播四川好声音。

 

感慨、感动、感恩

四川康巴卫视启米翁姆

 

 

    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这样一个座谈会。在全国两会的新闻战场,相对于在座各位媒体界的同行来说,我们康巴卫视是一个非常的年轻的报道队伍,今年参与全国“两会”也才8年时间。我个人作为一名民族电视新闻工作者,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有7年时间了。这几年的感受,用几个关键词来说就是感慨、感动、感恩。

 

    感慨:这八年中,我们在感受民族地区的发展变迁、记录藏区代表委员履职故事的同时,也在默默感慨我们频道自身的一种发展。康巴卫视非常特殊,他是一个跨区域的媒体,很多东西没有可复制、可借鉴的地方。

 

    我们从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时的两个人,到现在发展成由十几个人组成报道团队;从最初的“游击战”,到现在在北京搭建演播室,建立全媒体生产中心;从当初只有一个驻地证,到今年在四川省委宣传部、在房方部长的关心下,我们可以拿着记者证,穿梭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甘肃各个代表团驻地采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其实我们非常清楚,是很多民族语电视媒体,很难做到的。

 

    同时,通过这几年的报道,我们明白了,全国“两会”,我们能为藏区老百姓做什么,我们的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于广大藏区大部分看不懂、听不懂汉语节目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并不知道“两会”和自己究竟有什么联系。而我们的《数字看两会》、《两会观察录》等节目,通过藏语来解答这一个个问题,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动画,让我们的观众明白了“两会”与藏区基层老百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感动:这八年,在参与全国两会新闻报道过程中,有很多感动我们的细节和故事。“立足康巴,服务藏区”是我们康巴卫视的服务宗旨,当我们在全国“两会”的新闻战场,采访对象由四川的民族地区扩展到康巴地区、甚至五省藏区的代表、委员时,我们深刻感受到,每一名代表委员待我们向亲人一样,见到我们都非常的亲切。不管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又或国家部委的藏族领导干部,当我们提出要采访他们时,他们都非常乐于接受我们的采访,同时也会给予我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我们推出的《两会会客厅》在电视媒体,获得了藏区观众的好评,在香巴拉资讯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单条节目的点击量和转发量达到几万。可以说,参加全国两会我们收获着满满的正能量,激励着我们前行。

 

    感恩:走过这八年需要感谢的也很多,我们康巴卫视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能够受到藏区那么多观众的支持、关注在这里要感谢四川省委宣传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对我们事业强有力的推动。同时每年两会期间,我们依靠四川电视台这棵大树,我们深感自己很强大,加入四川电视台的“中央厨房”后,很多像灯光、技术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同时在这个大团队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在策划报道方面的东西。

 

    可以说,我们在全国“两会”报道工作中,在民族电视媒体中,我们走在了前列,在全国媒体中我们做出了特色。我们从一个新手慢慢成长为熟手,未来我们也希望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四川广播电视台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成为民族媒体中的强手,制作更多更好的节目,服务藏区百姓。

 

新媒体更需要全能型记者

四川新闻网记者陈淋

 

 

    作为川网集团四川新闻网的一名年轻记者,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汇报我们全国“两会”报道的心得体会。今年,在省委宣传部领导的指导下,在川网集团带队领导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根据宣传策划方案及会议报道相关要求顺利完成各项采访工作。

 

    作为前端的采访记者,我们根据集团统一安排部署,主要负责做好现场内容采集,并与后方同事密切配合,为新闻产品提供丰富的图文素材。在具体采访中,我们主要围绕着代表、委员及提案、议案做文章,摄影文字一肩挑。重点完成了“两会”热话题、代表委员履职风采、重点建议、议案、提案、习总书记参加四川团审议等内容的采访工作。前方记者一次采访,川网集团后方多个平台共同编辑使用。

 

    例如,围绕“两会四川好声音”这一特设栏题,我们重点关注代表、委员的亮点发言内容及重要建议、议案、提案,写出四川好声音。今年四川代表团有6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修改《专利法》第六条内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议案。“打通成果转化通道”,以“科技成果权属为突破口”,也是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围绕这份备受关注的议案,我们也积极发出四川好声音。连续推出《科技成果转化 西南交大“小岗村试验”能否走向全国?》、《63名代表联名建议:修改专利法第六条 为推广改革经验提供法律保障》等4篇报道,通过西南交大、川大改革故事,甘道明书记、谢和平校长、傅勇林主任等多位代表观点的呈现,使报道得到广泛关注,被全国各大网络平台转载,获得较高点击率。后方也及时根据采访内容,结合热点话题,推出一分钟说两会的音频、用漫画讲“两会”等适合移动端传播的内容产品。

 

    此外,我们前后方密切配合,设计制作了多款新媒体产品。今年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最后一年,我们也特别策划在四川新闻网“微观四川”上推出了H5形式的五年志微访谈。在采访中,我们收集代表委员履职数据,并请代表委员分享履职故事及所见所闻,汇聚成移动版履职纪念册,呈现四川新思路新跨越新发展。在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共推出了17位代表委员的H5互动微访谈,这不仅是他们履职尽责风采的展现,也是送给他们的一份两会特别礼物。这组报道深受各位代表委员喜爱。我看到有的女代表,多次在其朋友圈分享我们为她制作H5微访谈。
四川发布也推出创意H5产品——《惊艳了全世界的四川@所有人》,通过“四川用一个好句@你”、“四川用一段视频@你”、“四川用一段方言@你”、“四川用一段民谣@你”5个关键词,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四川经济发展、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旅游文化和历史等独特的名片,并在全国“两会”现场采访了10位代表,为四川代言。同时,四川发布还推出H5产品《四川省全国人大代表“地图”》,用地图的形式,帮助网友看到四川团中直、省直及各市州的代表姓名及主要职务,并进行留言。 

 

    今年四川发布还独家策划,引入头戴熊猫帽、萌态十足的机器人“小川”,推出《“小川”说两会》系列报道,采取视频+文字+图片的融合方式,全力打造全国两会的“智汇”报道,在新媒体中率先将新技术、新应用和大数据融合的智能机器人来“智说”两会。四川发布牢牢紧扣主题主线,现场采用人工云脑现场直播的方式,利用“小川”的云端搜索功能向网友展示全国两会的最新进展、议案提案情况、网友互动问题等,并对两会重点、热点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和融合,使今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更加立体、接地气、易传播,而受到代表委员和网友点赞。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自然成为媒体竞争的高地。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尽管我们整个集团只拿到2个代表团驻地证、一个政协证件,有绝大部分前方记者没有证件,但我们前后方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努力推出有川网特色的新闻报道及产品。作为前端记者,我们不仅只负责文字采访,还变身为摄影、摄像记者、网络主持人。因此,为了能更加做好全国两会宣传报道,我们希望未来能争取到更多证件,让更多同事参与到前端采访中去,充实采访力量。对一线采访记者来说,也需要增强采编综合能力,力争做得好文字采访,玩得转各种新摄影机器,拍得好现场照片,当得了网络主播。我们也力争做好前方采访,与后方密切配合,推出更丰富更有质量的新闻报道及产品,讲好四川故事,唱响四川好声音。谢谢!

 

通过华西+封面

给年轻受众讲好“全国两会故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首席记者梁波

 

 

    2017年全国两会于3月3日至3月15日在北京举行。尽管是连续七年参加全国两会。不过,今年对我来说,仍然“压力山大“。因为,华西传媒集群今年首次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双品牌参与两会报道,受众不仅是读者,还有封面用户,特别是年轻受众。

 

    如何通过华西+封面,给年轻受众讲好“全国两会故事“?

 

    一、创新传播理念:双品牌双引擎互动发展 

 

    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一直致力于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在两会报道中,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积极整合双品牌,大力实施一体化战略,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品牌”“双引擎”互动发展模式。

 

    在双品牌的推动下,《华西都市报》权威、公正的核心标签加上封面新闻特色、新鲜的形象,十分适应当下以价值和需求为主导的媒体环境。通过《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多维度的信息。

 

    二、创新传播内容:内容技术下的双重驱动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与代表们共商国是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讲好两会故事传递两会好声音,这是主流媒体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会后,围绕总书记的希望和要求,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积极策划,发挥都市报讲好故事的策划优势和封面新闻表达形式多样的优势,用图文、视频、H5、漫画表情包、VR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在报纸传统读者和封面年轻用户中宣传总书记讲话要求和传递两会精神,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用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全视角、多层次、移动化地传递两会声音,努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报道。在内容创新和技术驱动的合力下,开启了两会内容创新报道的双重奏。

 

    从3月9日开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充分用好川报相关报道的基础上,本着讲好百姓故事的出发点,聚焦创新创造、农业供给侧改革、精准脱贫、芦山重建四大主题进行报道,凝智聚力促发展、塑形象、讲好四川故事,传递巴蜀正能量。

 

    过去的两会报道多是以立意高、内涵深的宏大叙事为主,会让读者觉得可敬不可亲,难以走进受众的内心。在本次两会的报道中,封面新闻独辟蹊径,一改媒体常规“高大上”的会议报道模式,从个体叙事切入宏大主题,用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微观表达方式来证明,其实两会也很接地气!

 

    譬如,在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后,封面新闻巧妙地运用漫画形式,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有画说:总书记来四川团说了啥?看我给你画一个》,通过手绘漫画微视频形式,展示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内容,网友纷纷点赞,网络点击数达数十万人次以上;针对年轻受众的阅读习惯,为了让他们可以更轻松的读懂两会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封面新闻独家推出每日解读系列《一分钟看完今日两会热点》,以一目了然的表现形式和轻松幽默的文字让网民了解最新最热的两会话题。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两会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让读者和用户可以换个角度看两会。

 

    1.形式多样,推出可口新闻大餐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用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图文表达方式,更多直观、沉浸感强的呈现方式得以出现,封面新闻在本次两会报道中也运用了多样呈现方式。从3月8日起,封面新闻即开始滚动播发两会相关权威报道,追采现场花絮、追踪代表提案,几乎每个值得关注的片段都会以图文、直播、视频等方式进行多维度呈现。

 

    在对古路村和悬崖村的系列报道中,封面新闻就通过VR新闻《总书记牵挂的古路村通索道啦!封面VR带你现场体验》、原创航拍视频《总书记牵挂的悬崖村腾梯变钢梯,封面带你踏上767级新天梯》、原创手绘漫画表情包《获总书记关心的悬崖村村民表情包火了,网友接力晒图》等多种形式,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多样化地向封面新闻的年轻用户推送相关报道。

 

    2.交互体验,提高网友参与感

 

    与去年的两会报道相比,封面新闻今年进一步丰富产品的交互性,由单向度传播向交互体验扩散,通过年轻化、个性化、社交化的表现形式,提升产品的使用感受。相比于去年的试水,今年的互动化产品融入了更多的创意元素,加入了更强的交互设置,低门槛+社交化+游戏化的轻量策划的出现让互动性和体验感明显提升。

 

    互动性不但体现在报道内容传播的互动性,更体现在与受众的互动性上。在新闻报道或相关产品的各个环节增强互动性,将用户引入到两会报道中,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例如,在两会期间,用户既可以通过封面新闻APP,官方微博、微信,也可以通过华西都市报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还可拨打华西都市报报料热线028-96111,告知其对两会的观点、态度、希望或建议,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的特派记者则会在全国两会现场寻求答案,带回用户想要的新闻。封面新闻在两会报道时,还大量通过线索征集、话题讨论、小游戏等方式,调动实现用户的积极性,实现了用户卷入。

 

    3.个性推送,打造因人而异产品

 

    对于“两会”新闻报道,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封面新闻作为“内容+技术”的新生客户端,充分突出“年轻受众的差异化选择权利和个性化表达兴趣”,通过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为了产品的基础性技术。通过封面新闻客户端阅读两会新闻,无论是严谨的数据解读派,还是犀利的吐槽派,在这里都可以到自己感兴趣的报道。除此之外,基于地理位置的新闻推送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便知身边事,基于兴趣标签和关键词的推荐更是保障了信息的精准到达,让用户感受到“因人而异”的全新产品体验。 

 

    三、创新传播渠道,拓宽分发渠道

 

    作为传播和分发渠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融媒数据中心发挥了核心作用。在今年两会报道中,依托健全的工作平台,强健的技术支撑,完善的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及时的传播效果监测反馈系统,华西-封面融媒体中心已经开始发挥集成平台的作用,成为两会期间创新报道的核心驱动力。

 

 

 

    生产环节:一个产品,多种呈现

 

    融媒数据中心带来的是新闻生产方式的革新。

 

    在生产环节上,引发了全新的理念再造、机制再造、流程再造和产品再造,带来了空间层面、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创新。一个产品,多种呈现,这无疑实现了一体策划、多元传播、全球覆盖,达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在《总书记情牵四川》系列报道中,既有适合纸媒的“硬菜”,如讲述四川脱贫攻坚和灾后重建新路的深度报道《向总书记汇报,您牵挂的悬崖村明天会更好》;也有适合移动新媒体的“甜点”,如VR新闻《总书记牵挂的古路村通索道啦!封面VR带你现场体验》,有画说漫画视频《有画说:总书记来四川团说了啥?看我给你画一个》。新媒体内容和传统报纸内容也产生了良性共振,提升了选题的丰富性和内容的可读性。

 

    分发环节:一次采集、多次分发

 

    在融媒数据中心精心烹制的“菜品”背后,如何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道“佳肴”?封面新闻发现:通过融媒体中心多渠道分发,信息千万级传播效果明显。

 

    在“一次采集、多次分发”的理念下,整个华西传媒集群联动,相关报道不仅通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客户端进行报道,更通过华西都市报千万粉丝微博、微信、封面新闻头条号、企鹅号等进行全网推送和分发。这些通过多渠道分发的报道内容,仅封面新闻客户端,总阅读数就达到了近百万次,通过新浪微博、腾讯网、今日头条、网易、凤凰、搜狐等的全网传播,阅读到达率近千万次。可见,封面新闻研发的“新菜”十分可口、受到受众的欢迎。

 

    如果说敢为天下先的铁军精神打下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从0到1”的稳健基石;那么不断创新,不断的改革的思路则让我们完成了“从0到1”的飞跃。本次全国两会报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晒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为“十三五”重要一年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全国“两会”报道大比武 地方新媒体找寻合适的落脚点

成都日报记者李影

 

 

    每年的全国“两会”向来是各大媒体的竞技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派出最得力的团队拿出最看家的本事,拼创意、拼技术、拼内容、拼传播。那么,在全国“两会”这样的全国性会议中,受到证件等条件限制的地方媒体,该如何打开自己的全国视野, 找寻合适的落脚点?

 

    作为一家地方党报所属的新媒体,成都日报锦观将“两会”作为讲好四川故事、传播成都声音的重要时间窗口,提前谋划了一系列内容上有含金量、形式上重创新的新媒体产品,如脱口秀《两会龙门阵》、H5《快来看看成都的朋友圈》、原创视频《走六城》等等,同时在“两会”期间围绕重大新闻寻找第二落点,第一时间推出“周边产品”。

 

    一是够快,在不抢跑的前提下及时快速。3月8日习总书记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得知总书记非常关注四川农村农业,我们便立即对成都周边乡村情况进行图文汇总,在当天下午及时推出H5《总书记如此关注农村农业,快来看看成都最美乡村是啥样!》,随后又连续推出动画视频《成都的变化,让我们一一汇报给总书记听》,H5产品《小锦带来最美成都新农村视频》,结合文图及音视频效果,在朋友圈迅速刷屏。

 

    另外,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集群推出了两会版《成都》,锦观抢占先机,率先推出了两会版《成都》词作者和幕后团队专访;同时在同城媒体中率先推出评论《<成都>3次走红 这次让人热血沸腾,借势将舆论关注热点引向成都。

 

    二是够酷炫,充分运用前沿的新媒体技术推出可视化、可参与的产品。基于互动原理的H5《快来看看成都的朋友圈》推出后,在代表委员中成为引发关注。

 

    今年锦观还首次搭建虚拟演播厅,运用视频抠像技术推出话题脱口秀节目《两会龙门阵》,结合贯彻落实“推动名记者、名编辑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红”精神,让幕后编辑走向台前化身“段子手”,与代表委员、市民群众畅聊“两会”,解读“六个成都”。相比于其他的策划,《两会龙门阵》栏目更加“原汁原味”,属于100%的原创产品,从脚本创作到撰写分镜、抠像合成、配音录制,一字一句、一个镜头一帧画面全部由编辑们自己完成。

 

    三是够完整。在“两会”报道的预热阶段,锦观就以动漫视频形式制作了《两会政知课》系列产品,系统介绍了两会相关知识。两会后期,落实对收豹尾的要求,推出大型城市调查系列视频《走六城》,紧紧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其他国家中心城市,来展现在国家战略下的城市机遇。在“两会”结束后,立即推出了《村长当网红 小锦来直播》活动策划,邀请村支书担当网络导游,组织农业专家、市民观察员一起走进成都的周边农村,介绍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模式。

 

    反观自身策划制作的新媒体产品,再对照学习其他主流新媒体的呈现,我们觉得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空间。更加意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一是对省情市情的不断学习,学深学透将更多中心工作转化为新媒体表达形式;二是对新技术新应用的了解掌握。每年全国“两会”就像是阅兵式一样,成为新媒体技术的展示台,各家媒体尤其是央媒层出不穷推出很多惊艳亮眼的产品形式,我们常常是惊叹然后学习、破解、改造。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培训,地方新媒体也能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率先推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为之一震的原创产品。三是要打破“小目标”的局限,树立大格局大视野,有效运用多元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依托于海量用户数据进一步放大新闻内容价值,全面提升报道的影响力。

 

    日日新,又日新。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丰满自己的新闻表达方式,为省党代会、市党代会以及十九大的宣传报道推出更多新媒体产品。

 

一点自己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的感受

成都商报记者韩利

 

 

    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我7年参与其中进行新闻报道,既感到使命光荣也觉得责任重大。下面,我谈一点自己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的感受。第一点感受,在全国“两会”上,成都媒体、四川媒体的声音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成都商报虽然是地方都市报,但视野是面向全国的,当然希望能在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中胜出,在全国两会中更好的传递成都声音、四川声音。

 

    3月4日,在傅莹担任发言人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我代表成都商报第一个提问,引起广泛关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首问”几乎是中央媒体的“专利”,但今年,成都商报作为一家地方都市报,获得了“首问”机会,也开创了中西部媒体的先河。

 

    “两会”期间,除总理记者会外,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是最重要的两场发布会之一,有近千家中外媒体参加,中央电视台全球直播,1个多小时的时间,10多个提问机会,想要获得提问机会是非常困难的,获得“首问”更是难上加难。

 

    我个人觉得,“首问”不仅代表成都商报,也代表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媒体乃至四川媒体,发出的是四川的声音,代表成都媒体、四川媒体在中外媒体竞争中打响了头炮,展示了成都媒体、四川媒体的形象,这也是四川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一个缩影。

 

    第二点感受,全国“两会”上,成都媒体、四川媒体越来越受关注,越来越受重视。再以成都商报为例,今年的“首问”并非是我第一次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提问,2015年,我就曾就空气污染问题提问傅莹,3年来,成都商报已经两次提问傅莹,如果加上部长记者会,就是3年4问,这在地方媒体中也只有广东的南方都市报可以相提并论。从没有提问机会到年年有提问,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成都媒体、四川媒体越来越受关注,受重视。

 

    其实,这正是成都媒体、四川媒体专业实力的体现,也是全国人大认可的根本原因。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道进行试点改革,在东西南中各选择一家都市媒体参与会议报道,成都商报成为西部唯一获邀参与常委会会议报道的都市报。3年来,成都商报记者每两个月都要参加一次为期一周左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全国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工作进行解读报道,以专业的报道水准和灵活的报道方式,让普通老百姓更好的了解全国人大的声音。成都商报的专业报道也获得了全国人大的认可和肯定,连续两年都有作品获得中国人大新闻奖这一重量级奖项。

 

    新媒体蓬勃发展时期,在媒体的比拼中,专业的优质内容更具有竞争优势。我认为,今年的“首问”与成都商报对民法总则修订的持续性关注和专业报道,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再比如成都商报记者赵倩,曾因一天内拦下10多位部长,被称为“拦部姐”,她见证了部长通道的10年变迁,今年两会上,她也再次成为新闻热点人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两会1+1都都她进行了采访,讲述部长通道变迁背后折射出的政府主动回应民众关切的积极变化。
 

 

    这些,既反映了成都媒体、四川媒体,在全国媒体竞争中展现出的专业实力,也反映出四川媒体越来越受关注、越来越受重视。
 

 

    我的第三点感受是,成都媒体、四川媒体要用好专业实力和强大影响力,在全国传递出四川声音,讲好成都故事、四川故事。 

 

    我个人认为,媒体具有了强大专业实力和影响力,就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讲好地方故事。 

 

    每年全国两会,成都商报都会派出精兵强将,参与组成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通过全国两会的大舞台,讲述成都故事、传递四川声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成都商报通过采访发言代表和与总书记互动的代表,以及和总书记坐一排的基层代表,连续两天推出《我和总书记共商国是》大型专题报道,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传回四川、传回成都,同时又将四川声音、四川故事传上全国两会,传向全国各地。

 

    今年,成都商报还推出了大型高端访谈专栏“部长看成都”,通过成都商报的专业实力和影响力,约访了近10位部委相关负责人,谈谈他们心目当中正在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成都的目前发展有何评价,又有哪些建议。栏目一经推出,即引起全国媒体关注。事实上,通过这一栏目,采访的是部长,也是向部长们推销成都,让更多人了解成都、了解四川,关注这一栏目,就是关注成都、关注四川。

 

能够贴近民生的节目,就必须要对它充满喜爱

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王旭

 

 

    每年三月,这个时间我都把它称之为我与“两会”的谈情说爱,因为在我看来,在这样一个盛会召开的时候,要想做出能够吸引观众、能够贴近民生的节目,就必须要对它充满喜爱。

 

    今天是我干新闻的第十一年,跑全国“两会”的第五年,很有幸的是我获得了一个全国人大的采访证,终于盼来了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机会。虽然之前已经从前辈那里得知人山人海的排队情况,但到了现场过后我还是被震惊了,因为又要做摄像,又要当记者,以至于我在结束政协开幕式后,第一时间发了一个朋友圈,恨我妈没给我生个一七五的个儿。其实也是想用这种新媒体的方式,告知我圈里的朋友们两会的盛况,两会离他们并不遥远。在经历了政协开幕式、人大开幕式和各类新闻发布会后,我总结出,每一次都是一个历练,傅莹刚柔并济的见招拆招的同时,记者也是十八般武艺得样样精通。比如采访政界官员,需要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邀请商界精英,需要掌握不同的行业特点;探访专家学者,需要具备基本的学术背景;遇到文体明星,需要判断报道“头条”。 

 

    3月5号,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创新使用了手机直播与现场拍摄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人大开幕的盛况。我被分在会场里面介绍开幕前的情况,但因为我们有多组记者,不管是代表们的心情,还是议案,包括一些花絮,同事们在广场上已经说的差不多,也采访得差不多了,到我这该说些什么,我觉得不能再是一味的只能介绍现场。人大开幕这天,最受关注的就是政府工作的新鲜出炉,如何让远在成都的观众,知道这份工作报告其实与他们息息相关,需要我在仅有的四十秒时间内,找出亮点。我觉得做足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的。于是我翻出了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去年一年工作成效:我在现场说出了“比如去年您拿到了居住证、去年有一千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这些都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迹可循,那么在今年这份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GDP目标增速是多少,我们又会建多少套的保障性安居房,这些数字都值得你我期待”这样的一段现场口播。事后,让我吃惊的是,真的有观众在网络平台留言,他很期待我说的那些数字。所以我觉得,跑会不光要会跑,更重要的是,要带着自己的心去跑。 

 

    用心跑两会,自然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采访,见证代表委员们的履职尽责是我们在两会报道中的重要任务。而这也需要从成千上万份的议案、提案与建议中,找寻最能打动百姓的关注点,或者与我自己所在地区有关的。
因为我们是城市台,在报道今年两会的时候,成都也正在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精准扶贫、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这些都是成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两会的召开,是给成都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代表们自然会围绕这一方面带来相关的议案或者建议,我会在采访每一位代表之前去了解她的相关背景,这样你再提问的时候,不会冒出一些瓜话,我一直有一个感受,就是要让你的采访对象享受你的采访,面对你的提问,她可以像表达心愿一样,说出自己这一年履职尽责的感受,这种最朴实的采访,也是最能吸引观众的地方。
要想在第一时间抓住亮点,抓住新闻,记者不仅得有见识与智慧,还得有力量与勇气。

 

    明星委员们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采访明星委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追、守、脸皮厚是关键。今年两会,我去了北京会议中心,这里是文艺界政协委员们的驻地,张国立、陈凯歌等一系列的大牌导演、演员、艺术家都居住在此。要想找着他们,酒店大厅是最好的去处。我在大厅守了五个小时,抓住了陈凯歌、陈思思、还有被称为刘三姐的国家一级演员苏燕玲。每次采访明星委员,我给自己的定义是顺着梯子爬楼,反正大家对成都、对四川印象深刻,比如我就给陈凯歌噼里啪啦的介绍,成都正在打造西部文创中心,四川有美丽的景点,您要不要考虑来成都、来四川拍一部电影。因为我觉得,记者在采访的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者,我们要把成都、把四川抓住了介绍给全国,或许他们会一下就忘记,但万一能记住呢?

 

    当然在追代表,追委员的时候,得一直保持激情,也会遇到拒绝,但是别放弃,别脆弱,厚着脸皮继续上吧。我的同事说我是,双鱼座中的战斗鱼--甲鱼,壳厚,越拒绝越亢奋。

 

    这是我跑全国两会的第五年,也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们履职尽责的最后一年。过去五年,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五年前,我第一次走进全国两会时,对于一个之前只做过民生新闻的我来说,人大代表只是存在于字典里的词语。而现在,我明白,人大代表是在中国式民主的相册中,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我们用他们的故事,拼接成亿万人民的真实生活;也用他们的履职,道出寻常百姓的期盼诉求。

 

    五年时间,我采访了不少地市州的负责人,采访了著名企业家刘永好、采访了川大校长谢和平,从陌生到熟悉,从生涩到自信,也从全国两会报道的“打酱油”阶段走入“庙堂之高”,在记录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年轮中,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我在回到成都前写了一篇日记,我也想用那个结尾,用作今天总结的结束。

 

    五年前,我不知道什么是议案,什么是提案。

 

    五年后,我拿着摄像机独闯人民大会堂,与180的男子抢机位,和代表委员谈变化聊未来。

 

    五年前,政府工作报告,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数字、政策。

 

    五年后,我和我的同事奔波在北京和成都,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一张张笑脸。

 

    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五年,我们不说再见。

 

    希望下一次的两会我可以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