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践行“四力” > 正文
用脚丈量每一寸扶贫路
http://www.scjx.org  (2017/6/22 11:53:00)  编辑:张宇

    小学的时候,当别人问起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记者这个职业总会在我嘴中脱口而出,当时是因为好奇。而如果真要说起来,自己从事媒体记者这一行业最初的原动力,是出生农村的我希望有更多的镜头可以对准“三农”,有更多的文字描写“三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真实的农业、农村和农民。 

 

    庆幸的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记者,而每一次关于农业农村的采访,都成为我最开心的事情。正如新闻学者徐宝璜先生所言:主持笔政者,应有洁白之胸怀,爱国之热心,公平之性情,听良心之驱使,作诚恳之文章,为众请命或示人以途,总以国利民福为归。而这样一段话从大学至今,也是我所信奉并坚守的。 

 

 

    当我接触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相关采访报道之后,这一种信奉与坚守更是成为我工作的准则。2015年9月到现在,关于脱贫攻坚的稿件自己已经不知道写了多少篇,但我可以清楚地记得自己每一个采访对象和村子,比如去年获得“四川十大扶贫好人”的尹华江和易启武,“第一书记”徐贞梅、叶建彬、陈文进、黄枚、黄照洪,自力更生的贫困户万兴太、钟兴田、杨全兴、刘文龙,贫困村振武村、马家村、碾米村、红江村......回想起来,采访过程当中的每一幕都还历历在目,鲜活且具有温情。

 

    “妹妹,拍照的时候小心点,不要摔了。”“罗记者,你可以经常来不,多帮我们宣传哈。”“帮我们感谢大家的帮助,让我们日子变好。”“就当自己家,随时来。”......这样的话我听得很多,也记在心里,他们也许不知道,其实,我内心有很多的顾虑和担心,最怕的是辜负村民们的信任。

 

    2016年,根据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保完成2016年减贫目标任务的通知》(川脱贫办发〔2016〕51号)进度安排,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等75个贫困村2016年达标退出。75个“摘帽”贫困村早前大多是村里无产业,种地靠天收的典型农业村,在经过脱贫攻坚战之后,当初的贫困村早已变了模样。我为了解达标退出贫困村的变化,最近两个月,深入宜宾10个县区典型的“摘帽”贫困村进行了采访。

 

    从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南溪区南溪街道白鹤村、宜宾县泥溪镇红春村,到江安县阳春镇兴旺村、长宁县竹海镇龙潭村、珙县底洞镇利民村,再到高县来复镇通书村、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峰岩村、屏山县大乘镇双峰村、筠连县蒿坝镇高桥村,十个“摘帽”贫困村,十幅不同的农村新貌,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在这场兹事体大的扶贫攻坚硬仗之中,发展成果的惠及。 

 

 

    尽管如此,在采访过程中,我仍旧感受到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产业短、中、长期发展有待考量,同时,也收到了来自贫困户哭诉自家难处的声音,当然,伴随着的还有“等靠要”思想。事实上,问题还有很多,繁杂而琐碎。我即便有千万颗想要帮助他们的心,能做的,也许是给一户贫困户200块钱,更靠谱的,还是只能将这些现状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然后综合他们的帮扶力量,帮助“摘帽”贫困村巩固脱贫成果,帮扶贫困村尽快“摘帽”退出。

 

    近两年的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往西,我尽力用自己的脚丈量每一寸扶贫路、用心感知每一份扶贫成果和扶贫过程当中所遇难处。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我也有了自己的二三心得。正如我曾经在自己采访手记中写的那样: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制度机制保证,需要省市各地的实事求是、理念创新,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用心用情、实干苦干巧干;需要贫困地区群众转变思想、增强志气和智气。同时,综合多方力量,从产业发展、资源整合、基础设施、民生民本等多方面入手,因地制宜、靶向施策、精准扶贫,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攻坚新模式,提高脱贫质量。

 

    最后,请允许我再说一句,希望有更多的两年、四年、六年、八年,让我能够在热爱的岗位上继续“撒野”。

 

    来源:宜宾日报社 罗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