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关注 > 正文
党报值得重托 融合大有可为--省党代会报道全媒记者的实战与思考
http://www.scjx.org  (2017/6/22 13:05:00)  编辑:张宇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今年四川最重要的政治会议,宣传报道好四川政治生活中的这件大事,对于凝心聚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意义重大。

 

    这场新闻宣传战役的站位高、视野宽、要求严,如同难啃的硬骨头。川报全媒体集群采编团队在讲政治、守纪律、零差错的前提下,利用融媒体传播理念,打造拳头产品,重塑话语优势,成为了党代会优质知识产品的“供应商”和全网热点话题的“策源地”。
我参与了《首席脱口秀》录制和系列主题报道,无论从过程和结果都表明,党报在融媒体时代值得重托,大有可为。

 

    一、融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优秀传统的全新延续

 

    传达党的主张,是党报诞生的起点;历经风云变幻,“党的喉舌”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如,澄清是非、一锤定音的公信力,上通天线、下接地气的特殊渠道,洞察趋势、触摸脉动的权威形象,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人才队伍等。

 

    路径决定归宿。党报的融合之路,要把历史积淀的优势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而不是另辟蹊径、从零起步。制作《首席脱口秀》的考量,即是如此。

 

    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三个纸媒记者放下纸和笔,跨界到了拼颜值和口才的主持人、出镜记者行列。但仔细揣摩,会发现节目具有鲜明的党报印记。

 

    它每期围绕一个热点话题,由三部分构成。首席记者梁现瑞在第一部分理性观察,首席记者阮长安在第二部分温情地街采,我则在第三部分完成对省党代表的深入对话。

 

    有位宣传部门的朋友说,你们的节目有思想、有温度,听得懂、看得透。那么,三个男人为什么唱成了这台戏?

 

    我想至少有三点是它走向成功的坚强保障:一是川报在党代会前推出10篇特稿,深化了记者对治蜀兴川大业的认识;二是省市组织部门先期推荐合适的党代表接受独家专访,并为后期制作预留了充裕时间;三是川报记者长期“走转改”,对社情民意有深刻洞察,为节目 “画龙点睛”。

 

    因此说,尽管《首席脱口秀》形式新颖,但它从内容上继承了党报的“基因”,转化了党报的优势,个性特征鲜明,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目。

 

    二、融合不是漫天撒网,而是精准传播的一击必中

 

    媒体转型期,很容易陷入误区,比如,认为新闻稿先上网就是融合,或者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就是融合。其实未必。

 

    应该看到,媒体融合发生在传播介质发生了不可逆的转变这一背景下,融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传播趋势,融合传播的重点显然是“传播”,而不是“融合”。

 

    基于效果论认识,我们在党代会报道中就少了报纸先还是网络先的纠结,因为无论是川报的10篇特稿、省十届委员会报告的诞生记等稿件,都是难以复制的拳头产品。

 

    这些稿件都是在报纸首发,而川报观察提前拿到作品后,重做标题、提取摘要和制作图解,然后再进行差异化的二次传播,依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样的,率先见报的基层党代表系列报道,到了党网、党端,更在形式上“改头换面”,用上了沙画、配上了解说,效果更加震撼人心。

 

    我们体会到,在信息泛滥、优质内容稀缺的传播环境中,融合产品可能不在于多,而在于卓尔不群、一击必中。

 

    回到《首席脱口秀》看,它讲述的主题很严肃,也不适合做成娱乐或泛娱乐的节目。但是,我们通过严肃内容的“轻快化”聚焦、“轻悦化”表达、“轻量化”呈现,实现了叫好与叫座的两效统一。而且,栏目特别设计的街采环节,尽量体现四川人智慧幽默的一面,让“重大主题”变得再“轻松”一点。

 

    不少代表反馈称,《首席脱口秀》栏目揭示规律、凝聚智慧、表达民意,是理解省十届委员会报告的有益参考,值得点赞。

 

    三、融合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团队作战的集体冲锋

 

    融合传播涉及内容创新、形式再造、渠道优化、技术支撑等一系列环节,在“短兵相接”的新闻战役中,它更强调施展团队力量,体现集体冲锋的优势。

 

    首先是谋划早。《首席脱口秀》亮相于今年全国“两会”,记得3月份省委宣传部召开相关座谈会时,领导就明确要把它用到省十一次党代会宣传报道中。

 

    其次是启动早。这次党代会有预热期,报社领导就亲自领衔撰写特稿,传递出的信号强烈:我们打一场勇担责任、讲究配合、倡导补位的“团体战”。

 

    再次是大联手。《首席脱口秀》由四川日报、四川在线、川报观察团队共同实施,既集中智慧,又专业化分工,实现了扬长避短、各展所长。

 

    记得栏目举行第一次策划会时,梁现瑞老师拖着行李箱出现讨论一结束,他就乘坐飞机匆匆赶去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期间,还被要求拿出第一期节目的提纲。

 

    团队中有许多生面孔,采访和录制环节也遭遇了不少困难,但没有出现任何推诿现象和为难情绪,相反,大家哪怕吃盒饭或是吃不上饭,都依旧热情高涨。

 

    我感到,这是一种报人风骨,更是一种川报气象。我也曾特别留意在新闻发布会、在开幕现场、在媒体见面会上搞直播的同事,竞争分秒必争,但感觉他们很有范——“任它如泰山压顶,我只当是清风拂面”。他们笑对重压,高质量完成了任务。

 

    这群人恰是媒体融合的根本所系。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战能胜、攻能克的“小伙伴”,相信我们的媒体融合一定可以打赢更多的硬仗,书写更多的精彩。

 

    来源:四川日报首席记者 张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