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前沿 > 正文
万字雄文是怎么“炼”成的
http://www.scjx.org  (2021/8/25 18:18:00)

四川日报社  张守帅

 

提交《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这 篇万字稿件,内心突然空落落的,像是积压在肩上的重石骤然落地,像是汲取了许久的知识被抽空,又像是明明知道无论如何努力得到的结果一定会存在遗憾。

 

似乎超过万字的作品称作“雄文”, 碎片化阅读时代,这样的超长稿件有人看吗? 6月初,我和朱雪黎、袁婧组成七一特稿 写作小组时,每个人都有这样的  疑问。最初几天,我有时间就翻  阅《中国共产党四川 100 年简史》 《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十讲》《浴血荣光》等几本书籍,从不同视  角看我们党走过的百年风雨路,看“史上最伟大创业团队”的百年历程,深深意识到不是雄文不  足以讲述党的苦难辉煌,不是雄文不足以展现党的伟大成就,不是雄文不足以向党的百年华诞致敬,不是雄文也不足以体现川报人的深厚底蕴,这也恐怕是在同  题竞争中报人独特价值和核心优势的一次集中展现了。

使命感解决了动力问题,但是依然难以下笔, 因为百年太久、历史大事要事太多,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编年体叙事而不能自拔。我们在微信群反复讨论稿件结构,最先想到的历史时期结构法最早被排除;也曾想学习新华社献礼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找几个“XX 四川”的关键词,但报社推出的《活 力四川》《繁荣四川》《美丽四川》等系列综述给了当头一棒。真是无尽的困惑。有次参加部门例会分享党史学习心得,我说自己学得还很浅薄,很多问题认识还不透彻,比如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一百年前各种政治团体粉墨登场为什么 偏偏中国共产党成功了?……为什么?我突然有了灵感,这篇特稿就应该回答好为什么。尽管我们主要是讲党在四川的历史,却也是百年大势中的四川,可以用一域印证百年、回答百年。

稿件的5问结构逐渐清晰:一问是什么引领航向?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挽救中国,带领人民奔向翻身得解放的人间正道。二问是什么决定命运?中 国共产党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来了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三问是什么驱动跨越?中国共产党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永不停滞,一往无前。四问什么鞭策前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渝,所以才有了一幕幕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感人画面。五问是什么催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标定了中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巴蜀儿女奋斗“第二个百年”信心满怀。随后,大家分头行事。我们这个跨部门的小组不是第一次合作,算是各有所长。朱雪黎长期经受各种综述题材“折磨”,经验丰富,袁婧虽自称还没跳出“一孕傻三年”阶段,但主笔学党史栏目,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采摘历史细节可谓手到擒来。从宏观、中观到微观,我们基本能做到全覆盖。

最大的困难是没时间!临近七一,报社各种策划层出不穷,口线上的事情井喷式增长,我心里悬吊吊的。我给自己预留了一周时间合稿打磨,让她俩必须在 最后一周前交稿,哪怕通宵熬夜也要完成任务。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那一周,省委主要领导前往甘孜州调研,一去就是4天,行程 1700 公里,一天到晚基本在赶路,而且是十八弯的山路。

这是我工作以来最煎熬的一周,没有之一。每天晚上,根据调研情况,与办公厅综合室同志一起完善调研稿件,晚上12点以后才有时间进行特稿写作和修改,睡两个小时继续第二天的行程,如此循环往复。到了周五,还是没能完成合稿,卡在了第二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述,这条道路由完整的理论 体系作为支撑,无论如何都无法尽书,那种无能为力的绝望感深深萦绕着我, 整个人几乎崩溃了。

周六也还是没时间。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主题展览开幕,但在看展过程中,我却受到了启发。之前我们想到了不能陷入编年体叙事的窠臼,  后来却是陷入了理论叙事的樊笼,特稿应该抓住主要矛盾鲜活叙事, 放在历史长河中看,新中国成立 后我们走的道路,最鲜明的是走 独立自主的道路(抗美援朝、三线建设,后来的科技自立自强一 脉相承) ,走人民当家做主的道 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走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此) 。茅舍顿开,稿件还没调整我就急切地给王小玲发了条短信:“今天可以交稿。”

稿件怎么收尾,我们也探讨了很多方案。每一部分的结尾,都是 8 个字,比如“旗出东方,光芒万丈! ”“雄关漫道,从头飞越! ”“ 乘胜长驱,四川雄起! ”……系列综述中不少也是如此处理的,大家思路不谋而合。我们不仅一贯到底,在靠近结尾部分还对系列综述的核心内容进行回顾和观照,回答未来的四川是一个什么样的四川,也显示出策划报道的整体性系统性。整篇稿件的结尾用了“入党誓言”,我想读完全篇、读完共产党人的苦难与辉煌、艰辛与探索、责任与使命,穿透百年光阴的80个字的入党誓言更显重若千钧。

回过头看,这篇特稿依然存有不少遗憾。最大的遗憾是没写柴云振,这位被誉为“活着的黄继光”的战斗英雄,当年是在《四川日报》上刊发“寻人启事”找到的,而且这次获得了“七一勋章”党内最高荣誉。无论如何,能为宣传党的百年华诞作出一点小贡献,我们都感到无比光荣,这次真是“百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