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践行“四力” > 正文
长江上的守护者
http://www.scjx.org  (2021/11/23 16:36:00)

宜宾广播电视台 卢欣然

这是 1994 年发行邮票《鲟》中的长江白鲟,长江白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属于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誉为生态系统的风向标。然而 2000 以后,长江白鲟野外种群几乎绝迹。2003 年到现在,20 年来,整个长江就出现过两次长江白鲟,其中一次是在江苏南京,而与人类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宜宾。而今天我要和大家介绍的主人公的故事就得从长江白鲟说起。

周涛,今年46岁,宜宾江安人,在长江边长大,8年前,他是一名垂钓爱好者,而如今,他是江安长江协助巡护队队长。第一次见到他本人,皮肤黝黑,身材健壮,很健谈,他告诉我:自己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野生“长江白鲟”,印象很深刻,他说白鲟身上有种独特的光泽,因为它是灰白色的,太阳光一打到它身上看起来很亮,给人很温润的感觉。2003 年,在宜宾救助长江白鲟,那也是世界上最后一只被救助的长江白鲟,周涛说,那是他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野生长江白鲟。

周涛在江边长大,对鱼情有独钟,他非常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水生环境,而最初他与鱼最直接接触的方法是钓鱼,业余时间大都被用来研究各种钓法。后来还入选了中国国家舟钓队,开始代表中国参加各种类型的舟钓比赛。

2014 年初,周涛在俄罗斯里海参加钓鱼比赛的时候,有一位澳大利亚的选手问他:“中国长江里的鲟鱼有三种,现在还有吗?”他顿时想起小时候看到鲟鱼的场景,但是时间确实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突然之间脑子里萌发了对长江里是不是还有童年时见过的那些鱼类的好奇。比赛结束回国,他通过走访渔民才知道,江安县当时的渔业资源已经近乎枯竭了。于是这位钓了十几年鱼的职业钓鱼者,决定利用钓鱼经历中积累下来的鱼类知识开始保护鱼类,于是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宜宾市反电鱼工作站,从此开始进行鱼类保护,协助地方政府巡查非法捕捞,这一干就是四年。问到周涛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周涛直言不讳地说是资金问题。他们使用的船只是自己买的,油费是自己出的,连办公室的房租也是大家掏钱凑的。

2018 5 月, 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并在宜宾持续开展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以此推进长江鲟野生群体恢复。就在这次增殖放流活动上,这个民间组织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认可和关注,也正因为周涛当时的一个建议,推动了全市甚至全省长江渔民退捕上岸工作。他对当时来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教授建议:引入民间公益组织协助地方渔政管理长江里的鱼,保护这片江域。

两个多月以后,周涛和几名队员一起去武汉参加了 CCF 的培训,正式成立了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周涛的队友多数是转产渔民,他们主动放弃捕捞作业,上缴捕捞证,加入到了鱼类保护队伍里来,他们熟悉水流环境、鱼类的生长状态和基本捕捞方法,他们对巡护队开展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2019 年,我们宜宾在全省率先完成保护区内 990 名渔民退捕工作,用实际行动拉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序幕。

20191223日,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周涛说他觉得白鲟没有离我们而去,因为长江太大了。他坚信在长江上游还会有残存的白鲟野生族群,因为这些年,他们在日常巡护当中发现了很多多年不见的鱼类活动踪迹。

如今,周涛和他的队员每天在40公里的长江段、100多公里的岸线不定时进行日常巡护。他们巡护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鱼类,还包括迁徙的候鸟、珍稀植物等等。比如这张图片中的珍稀植物——疏花水柏枝,这是一种优良的河岸固沙绿化树种,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确定为极度濒危灭绝物种。如今在宜宾江安发现的疏花水柏枝是长江流域目前发现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种群。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生态保护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代代相传,长久守护。而周涛的儿子,今年 22 岁的周瑞谦大学毕业后,毅然加入父亲所在的江安长江巡护队,与父辈们一起保护长江母亲河。

这群“长江守护者”,给予长江深沉的爱、坚实的守护。正是这些平凡的人,默默地付出,也带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在宜宾,像周涛、周瑞谦这样的长江守护者还有很多,一代又一代长江人,保护长江,建设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