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践行“四力” > 正文
三星堆,你怎么这么好看
http://www.scjx.org  (2021/11/25 15:28:00)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陈昶

“这么好看啷个办,我咋个这么好看……”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的陈昶,相信大家看过这段短视频,是不是也有不自觉跟着唱起来的冲动。没错,这就是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发布当日,刷屏各大新媒体平台的神曲《我怎么这么好看(三星堆文物版)》。三千年前文物组成的“堆堆乐队”让古蜀文明在互联网上活了、火了 , 三天全网曝光量超5亿,这首魔性的 MV 走进了央视五四晚会、高三的毕业晚会,甚至走进了幼儿园的舞蹈课堂……

《三星堆,你怎么这么好看?》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不仅仅是因为一首歌曲旋律,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在采编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幕后的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三星堆背后的那人那事那些年——

雷雨,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也是三星堆两次考古发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984年从北大考古学专业毕业后他就来到了三星堆。曾经的青葱少年如今已两鬓斑白,但一提起3号坑,他的眼里就透出了光:2019年冬天,雷雨和他的同事们在2号祭祀坑旁尝试小规模发掘时,发现了一个灰坑。“有戏!”蹲坑经验丰富的他内心激动不已。随后震惊世界的青铜大口尊出土,被誉为“聚宝盆”的3号坑重见天日,也开启了三星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

4号坑坑长叫许丹阳,也毕业于北大考古专业。年仅26岁的他可谓“出道即巅峰”:今年1月在清理4号坑时,许丹阳和他的小伙伴儿们发现了一件跪坐人像的踪迹,“当时就只伸出了两只手,头部也看不清”。令人兴奋的是,随着发掘的推进,许丹阳和他的同伴们发现这样姿势奇特的青铜人像不止一件。历经半年的发掘清理,双手合十、双腿跪坐、脑袋扭向一侧的“三胞胎”铜人正式“上新”,呆萌的形象一下子就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

与上面两位相比,下面这位称得上是新人:22 岁的袁鹏斐是三星堆“海归”实习生中的一员,但她与三星堆的故事由来已久。袁鹏斐就是四川广汉人,高中毕业后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录取,而与上面两位相比,下面这位称得上是新人:22 岁的袁鹏斐是三星堆“海归”实习生中的一员,但她与三星堆的故事由来已久。袁鹏斐就是四川广汉人,高中毕业后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录取,而她却选择了“冷门”的考古学,专攻考古断代。“太巴适了!”这是她进入三星堆现代化考古舱后的感受。恒温恒湿的独立舱室、便携式 X 射线、扫描电镜……这些她在国外实验室都很少见到的考古黑科技在三星堆的发掘现场见到了“真身”。“学完我肯定要回来,在这里不仅有我童年的记忆,更有我的未来!”袁鹏斐说,她在三星堆小小的考古坑里,感受到的是国家的强大,“满满的骄傲和自豪”!

从坚守 37年的雷雨到“入坑”两年的许丹阳,再到刚刚接触三星堆的袁鹏斐,他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考古的发展变化。以雷雨为代表的第一代三星堆考古人,手中仅有洛阳铲、测绘仪等几件工具,天一打雷,每个人都要跑去抢运刚出土的文物。如今,文物住进了现代化的考古方舱,还有如同“千里眼”“顺风耳”的考古黑科技,让袁鹏斐、许丹阳等新一代的考古人,以更高效、更科学的方法继续寻找文明传承的密码。

不止许丹阳和袁鹏斐,在三星堆考古团体中,博士硕士占比达到了 80%200 人的团队中“90后”就有 150 多人。新人、新技术、新设备、新发现……创新,描绘着中国考古百年的新未来。

走进发掘现场,一行红色大字迎面而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殷殷嘱托,激励着一代代三星堆考古人去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走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我们就必须寻根固本、鉴往知来。

三星堆考古人时刻奔走在传承和创新的路上,我们媒体人又何尝不是呢。有同行惊讶于我们爆款 MV 的制作周期为何只有两周,这背后啊是川报对三星堆持续近 40 年的关注探寻,从 1986年三星堆第一次发掘开始,几代川报人从未缺席。川报首席记者吴晓铃的工位上堆满了三星堆的各种资料,乍一看还以为是考古员的座位,以至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唐飞院长有次对媒体说,“要采访哪些专家,问川报首席记者就行,她最清楚。”

40 年前,川报人用他们手中的笔墨和胶片,为三星堆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刻下了生动而厚重的年轮。而 40 年后,川观新闻的融媒体报道也与时俱进,此次三星堆报道,我们通过专题专栏、MVH5、创意海报、微纪录片等多维一体的报道形式,让新一轮的考古发掘成果更加鲜活立体,包括在脸书、YouTube 等海外传播平台上,也吸引了全球网友的围观点赞。

线上爆款不断,线下持续推进,由川观新闻发起的“三星堆对话古遗址”活动,走进了中原,走进了长江流域,5000 年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让我们惊叹!网络上数不清的“一键三连”,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自信!

不管现实如何“爆”,我们的心都是静的。通过这次报道,在这支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的主创团队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体内的文化自信、自尊、自强的意识在觉醒、在沸腾,有幸成为文化强国道路建设上的参与者、见证者、传播者,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与骄傲!

今天,我讲述的是一代代考古人、媒体人锲而不舍接续奋斗的故事,正是这样的传承和创新,让古蜀文明在今天熠熠生辉,重见天日,也让古老的三星堆格外耀眼,分外好看!

今年是中国考古百年,新的征程中还有更多的好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讲好中国故事、四川故事,川观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