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动态 > 正文
来听!《红领巾广播站》
http://www.scjx.org  (2022/1/18 12:48:00)

四川新闻网记者 陈淋

这是一组略带稚嫩的童音。

这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为了让广大少年儿童、青年学生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作为主策划人,参与推出了线上音频栏目《红领巾广播站》,来自四川21个市(州)的少先队员们,以广播剧的形式,深情讲述起家乡的党史故事。

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少工委、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下,4 23 日世界读书日,《红领巾广播站》正式上线了。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少先队员们用稚嫩却真诚的声音,讲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在四川、三线建设、广汉在全国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等故事,也分享了“学霸江姐”的成长人生、朱德元帅的体育人生、“铁杆球迷”邓小平等伟人、英烈的故事。

21 期节目中,我最想分享的是《彝海结盟传佳话》的故事。讲述前,先请大家聆听一段这期节目里的精彩童音。

这绘声绘色表演是不是萌化了你们的心?她是来自凉山州的5岁彝族小朋友李语霖,是节目中最小的一位表演者。她的普通话是不是说得挺标准呀?其实,在凉山州,小朋友说着流利普通话,已经是幼儿园的常规操作了。在这背后,是四川省扶贫创新探索——“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发挥了大作用。这项举措覆盖了大小凉山彝区的43万学龄前儿童,化解了困扰民族教育的“听不懂”难题,助力民族地区少年儿童成长成才。这项举措还写入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过去,凉山州不少家长缺乏学前教育意识,并不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2018 年,我在凉山州参与脱贫攻坚主题采访时,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小学校长胡正华告诉我,“一村一幼”计划实施第一年,乡里新建了三个幼教点,仅有 40 多个小朋友就读。为了宣传这个党的好政策,他带着老师们走村入户,动员家长们送孩子上学。但是,在农忙时节家长们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仅仅只是为了有个免费的地方看孩子,还管饭。可当这批孩子在幼教点学习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发现他们变得懂事听话了,这才开始懂得上学的好。于是,到新学期开园时,幼教点迎来了 175 名娃娃。发展3年后,幼教点已有427名儿童,并配有20余名专职幼教老师。

7 岁的彝族小姑娘阿果,是五道箐乡中心小学一年级新生,也是凉山州首批“一村一幼”计划的受益者。在采访时,阿果用普通话分享着她在村幼教点 里学到的本领。“我是在幼儿 园里学会说普通话的。我还学会了画画和跳舞,老师教我们爱干净,讲礼貌。” 自信大方的阿果深深打动着我。在学校,我还看到他们刚刚交上来的数学测试卷,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每一道题都工工整整地答完了。说起这批孩子,已在乡村小学执教 15 年的数学老师李文兵赞不绝口。他告诉我,语言基础薄弱、听不懂国家通用语言授课,是过去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校后, 要先花一学期时间打基础,才能正式开始小学学习,起步就比别人晚半拍,在后续的学习中自然动力不足。但在“一村一幼”计划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开始后,孩子们在学前阶段过好国家通用语言关,从小奠定终身发展的双语基础,进入小学后,学习热情更高,学习习惯更好, 学习能力更强。你们看,孩子们的笑容多灿烂。

今年 1 月,在四川省两会期间,来自凉山州的省人大代表、乡村幼师阿衣取金向我分享了当地教育的新变化:家长们赶着把娃娃往幼儿园里送,他们真正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孩子们 的命运”。2020 年,凉山州7个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脱贫摘帽”。让阿衣取金惊讶的是,孩子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个事。有孩子甚至用普通话来对她说,“老师,我们家已经不是贫困户啦!”

这个故事,是我省教育扶贫的缩影。在我看来,这正是彝海结盟精神在新时代最美好的诠释!

所以,在节目中,我们不想机械地灌输党史故事,而是想从孩子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之变出发,穿越古今,让伟大的建党精神入脑入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对党许下青春的誓言:新的百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也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在新媒体语境下,策划更多适合他们、贴近他们的新闻作品,把党的声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为他们点亮理想的灯、 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