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前沿 > 正文
北京之秋的三束光
http://www.scjx.org  (2022/1/18 14:44:00)

四川日报新媒体编辑运营中心常务副主任 许静

 

有一种心动,叫北京的秋。

10 18 22 日,在北京的深秋时节,我参加了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举办的新媒体内容建设负责人培训班。回顾此次培训的感受,一种通感涌上心头:一如北京的秋,尽管大家都艰难行驶在媒体变革的深水区,尽管可能天气会越来越冷,但心有暖阳,何惧风霜?培训过程中几个记忆深刻的点,犹如那秋日暖阳,照进了温暖的光——

 

第一束光:年轻态是“方向盘”

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 70 周年的大型 MV《山河无恙》开头,以青春时尚的《青春恰时来》MV 结束。“国社”已有 90 岁高龄,相较其他媒体,已是耄耋老人,但在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凯星的授课中,给我们带来的却是满满的“少年感”——

形式很年轻:当看到美国用实验室泄露抹黑中国时,一首《打开德特里克堡的门》的说唱,也打开了与国外青年人的对话之门。这是一首来自成都的90 后” 说唱组合《天府事变》创作的歌曲,新华社在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表后,仅在脸书一个平台的覆盖用户就超过了 500 万人,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都出来为他们打 call,并评论“这首歌曲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平台很年轻:五四青年节当天,新华社客户端青春版也正式上线,这是中央主流媒体推出的首个青春版客户端。青春版客户端,弘扬主旋律,打破次元壁,讲青年的故事,聊青年的话题……该平台为青年提供服务,对权威信息进行年轻态的包装盒改造,网民通过独创的双UI 设计,可实现精典版与青春版之间的流畅切换,获得权威新闻阅读与年轻语态表达的双重体验。

关注点很年轻:新华社推出了 Z 世代报告,这份报告指出,Z世代每天用手机的时间约为 178 分钟,其中看视频有 53.39 分钟,听音乐 43.38 分钟,短视频 42.71分钟,看新闻有38.47分钟。关注的目的是为了引领,为适应 Z 世代的喜好,新华社推出了 AI 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建设了采用五面智能 LED 屏幕的沉浸式演播室、推出了以国风漫画方式系列呈现总书记讲故事的《学习故事绘》……

在总结创新过程时,陈凯星讲到,所有的创新最终都在产品里封装,“国社出品,必是精品”的追求就像炼“舍利子”,要把所有的精华凝结在一起,而不去做“水发木耳”,但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 “心中始终有一个‘奔跑的少年’。”

 

第二束光:数据驱动是“试金石”

为什么说视频为王?

在人民网总裁叶蓁蓁的分享交流中,将这个问号进行了另一种解读。叶蓁蓁分享了一组数据:从新传播形态普及到 5000 万中国人的时间来看, 收音机用了 38 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用了14个月, 但微信和抖音仅用了 10 月。

“这是因为短视频的表达成本远远低于文字,其表达门槛接近于 0,虽然门槛低,但视频不仅是内容,更是数据。”叶蓁蓁表示,亿万网民不需要文案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支撑,拿着智能手机就可以直播,“一段段手机视频的叠加,带来的就是海量数据。”叶蓁蓁说,目前已经有很多期货交易员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就可以实时收集分析农作物的信息,而不再需要电话调查、实地查看。

从视频和数据的关系入手,叶蓁蓁也分析了当前互联网的现状。西方国家曾认为,有了互联网,就有了对付中国的好办法,似乎互联网与中国共产党不兼容,与社会主义相矛盾。然而,目前中国已经是互联网发展最快最好的国家之一,互联网成了巩固和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优势的关键平台。全球领先的 20大互联网企业, 美国有 11 家,中国 9 家,欧洲与日本则一家都没有。究其原因,叶蓁蓁认为,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用户思维、赋能个体、广泛链接,这样的特征 与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这也使我们党第一次拥有了连接亿万人民、走好群众路线的法宝。

无独有偶。就在上周川报的“超级星期一”分享会上,川报总编辑李鹏也以“新型主流媒体的数据驱动能力”为题,讲到数据驱动是检验媒体融合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并提出要建立数据驱动文化。

数据化一切,数据化世界,一个从未有过的审视现实的视角、一种可以渗透到所有生活领域的触角,已走进了现实,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第三束光:技术创新是“活力源”

人死能复活吗?

答案是:“能”。

基于技术创新带来的媒体融合,让原本不可思议的事成了 “真”。重庆华龙网集团总裁周含秋带来了一个案例:他们创作了一个叫《五个人的乐队,一个人的演出——一场跨越时空的团圆》 的作品。这是在 2020 年 的国庆,一场跨越国界、穿越时空 的 VR 直播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角,本该是青春阳光的澳大利亚小伙普利菲,然而他已因病去世,不能实现开音乐会的梦想, 受益于普利非器官捐赠,5 位延续着他生命的中国人登台演出,共同完成了他的遗愿。本场音乐会联动了澳大利亚华文媒体,视频连线了身在悉尼的普利菲的父 母,这次报道使用了 AR 虚拟成像技术,让已故的普利菲“复活”,在舞台上与五人同台演奏,与他 的父母实现了跨时空的“团圆”。

这样的尝试不止华龙网。在叶蓁蓁的分享中,也讲到了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推出的《笔绘四季长卷》,旗袍小姐姐带着 AR 眼镜,拿着点石成金的画笔在山水中畅游,目之所及,万物共生,欣欣向荣。塞罕坝秋日秋阳杲杲、三江源冬雪皑皑、安吉余村春回大地、云南雨林夏树苍苍……一幅幅绿水青山图,向世界播撒着绿意。

在陈凯星的分享中,也讲到新华社推出的智能作品:《老照片会说话——穿越时空遇到TA》,该策划可以让读者穿越时空,“遇到”江竹筠、聂耳、钱学森,还可以跟 TA“聊天”……

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不止在同行们的新闻创作里,也在企业的探索里。在北京西北的一处树林里,有一处外表十分低调的展示中心,这里就是华为北京展示中心。进入展厅,一股浓浓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扑面而来。展厅正对面是一块由32个投影仪拼接成的16K 的大屏,站在正在播放的黄果树瀑布视频旁,仿佛能感受到飞溅出的水雾。当时我就在感慨,当我们大多数媒体还在提 5G+4K 的时候,华为已经领先了一条银河系,一骑绝尘跑到了 16K。不仅16K的屏,在这个中心里还有非常多的黑科技,在技术的加持下,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就这么到来了!

“和平是打出来的,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近日,在华为举行的军团组建成立大会上,77 岁的任正非说的这段十分铁血的话全网刷屏。我们做媒体何尝不是如此呢?抬头看着光,脚下赶着路,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