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前沿 > 正文
不忘初心 拥抱变革
http://www.scjx.org  (2022/1/18 15:30:00)

成都日报社群众工作部副主任  俸奎

根据报社安排,本人于1018日至22号,前往北京参加中 国记协新媒体内容建设负责人培训班。众多业界大咖前来授课: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叶蓁蓁聚焦内容科技谈驱动融合发展。他提出,在一切皆媒体的时代,建设“四全媒体”需要内容科技,内容即数据,要把“党管媒体”拓展到“党管数据”,掌握了数据这个核心要素,主流媒体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党委书记陈凯星从打造产品终端创新高地出发,结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发展经验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产品终端创新的成功不可复制,遇到发展瓶颈,一定要回到逻辑的起点——我有什么、我能干什么,这是审时度势发展中永恒不变的哲学命题。

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结合华 龙网创作案例,分享了打造“刷屏之作”的九点心得:好选题、 巧角度、优团队、开脑洞、跑现场、 细斟酌、善创新、强激励、常培训。

芒果超媒副总编辑易柯明结 合芒果 TV《明星大侦探》《乘风破浪的姐姐》等案例,分享了芒果深融中“差异化用户定位、中台赋能内容生产、创新为上发展理念、双平台联动优势”等实战打法。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人物研究处处长姚燕围绕“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力量”做专题报告。她说,开创未来新局面、取得新成就,新闻宣传工作者应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多学科学习和积累,做“有温度”和“有精度”的新闻。

我们还实地参观了华为北京会展中心,详细了解华为公司的创业历程、业务发展、战略与核心价值观,实地体验了超高清 16K 显示幕墙、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智能远程会议等新技术应用产品,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感受了大数据、AI5G等前沿技术给传媒领域带来的巨大影响,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通过参加培训,让本人对融媒体改革的内容建设、技术革命、爆款策划等有了更为深入的学习了解,同时也结合党报和自己所在部门的实际情况,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回归新闻、不忘初心。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产品层出不穷,受资本驱使的各种新业态和新风口不断更新迭代,很多传统媒体在改革的路上,都渴望搭上各种新业态或者新风口的班车,实现用户的快速聚集和经济效益长。但事实上,能够成功吸引广大用户聚集的传统媒体并不多见,究其原因还是忘记了媒体的初心。新华社和湖南卫视,作为在通讯社和电视台两个领域转身比较顺利的两家单位,共同给出的建议,都是要回到自身的起点,作为党报人,我个人的理解是, 还是要脚踏实地紧紧依靠党报的资源——新闻和记者。

去北京之前,报社总编辑在一次会上讲过,影响力是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事,重塑党报的新闻竞争力,就必须回归新闻。这次培训,很多在改革中领先的同行,都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要重新激发媒体这支队伍的潜能,也必须从老本行新闻采编工作来作为突破口。快速而富有创意的资讯,始终是全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和深度的报道,也始终会有受众。

舆论场的转变,倒逼传统媒体必须改革,这是新闻舆论队伍肩负的责任决定的。总书记强调,没有受众的传统媒体不必再打强心针。这是给大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此次培训,授课老师多次提到传统媒体的改革,要有用户思维,要改变单一输送信息的传统模式,注重用户的互动体验和 意见建议。

我个人的思考,地方党报增强用户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切入:一是做好新闻打好基本功,这是党报的优势资源,也是现有情况下党报能够输出的最大资本。二是可以在新闻 app 上开设互动专区,新华社 app 上的随 手拍和青春版等都值得借鉴。三是定期分析后台数据, 网络时代,用户数据的定期分析决定了前端 工作的调整,数据和流量对党报而言,不是评判工作的唯一标准,但是却是用户分类和工作改进的 重要依据。四是分众推送内容, 依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分众内容的精准推送,这是聚集用户的必要手段。 五是强化生活服务类功能,互联网让新闻推送的同质化现象出现,要聚集用户,就必须推出具有本地特点又能覆盖大部分受众人群的新功能,党报应该加强和 相关部门的战略深度合作,把群众需要的生活类服务功能聚集在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上,实现用户的长期聚合。

互联网时代,推广必不可少,在华为参观过程中,华为公司新媒体部的接待和推广工作让很多媒体都非常认可。华为公司利用精准大数据分析,把不同用户的喜好分类,将华为公司的产品进行分类推荐,同时对所有前来参观访问的客户,华为公司都有统 一的书籍赠送,这是华为企业文化的推广手段之一。湖南卫视将工作中遇到的科技问题,采取全世界招标的活动模式,邀请世界各路高手参加,获取解决方案,既推广了单位又获取技术,同时认识并联系了一帮技术人才。

目前,成都日报也和其他地方媒体一样,面临资金少、技术人才缺乏、平台更新慢、大数据分析薄弱等困难,我个人的思考,报社可以立足本地,先考虑与投入成本相对较小的高校进行战略合作,用高校学生的技术优势,投入较小资金,来解决技术上的不足。可设立奖学金或者以评选活动的模式,来解决融媒体平台建设上需要的技术方案,也可招募高校志愿者,来分析用户数据,调整改革的方向。深入高校、本地机关、企业,既是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也是聚集人气强化推广的手段。

重大的时间节点和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历来都是媒体必须发声且增强影响力的最好机遇。在北京培训前,报社总编辑 曾经在会上讲到,未来的成都日报,必须挺进主战场,也必须拥抱互联网,而拥抱互联网,就不再是一个地方媒体的思维,而应该拥有更开阔的互联网思维。

总编辑的讲话,代表着日报人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定位问题。但从培训中其他媒体的发展经验来看,将自己仅仅定位在成都本地,确实已经跟不上融媒体改革的思维。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媒体思维必须改变,面向网友,就是 面向世界,那重大节点和热点就不再分本地与外地。只要能和成都扯上关系,能增强成都影响力,增强成都日报影响力的事件,都应该有我们的身影。 这一点从高总指挥的孟晚舟回国事件、神舟 13 号飞船上天两个事件就可看出,我们的思维和步伐正在朝着那个方向转变。

“成功不可复制”,这是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凯星的观点,对这个观点我个人还是很认同,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路径不能重复,立足自己的实际,大家 一起艰苦努力,融媒体改革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