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践行“四力” > 正文
新闻的温度和力量
http://www.scjx.org  (2023/6/5 12:41:00)

四川广播电视台  李佳

2023年,同事给我取了一个新名字——“李十佳”。站在台里表彰十佳的舞台中央,聚光灯打向我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川台的自己。

2015年,刚刚结束高考的我,在环球中心外远远看着四川广播电视台几个打字,暗自决心要成为其中的一员。2019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成为当地一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丰富的基层采访经历,让我在10个月之后,就进入四川广播电视台,成为《黄金三十分》专题记者中的一员,成为栏目最小的“95”后。

在川台工作的这3年,我做过调查纠纷,也采访过业内大咖,也曾在医院蹲守,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悲观离合。从做短新闻到新闻专题,我渐渐明白,这一条条新闻线索背后,是一段段真实的人生。而采访对象能够卸下他们的防备,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作为一名“95”后的记者,我希望自己能不辜负采访对象的信任,不辜负这一段段真实鲜活的人生,我认真对待每一个采访。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除了感激和理解,我得到的还有骚扰和诋毁。这也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陷入了困惑和迷茫,我时常问自己,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

直到2021年9月,视线制片人唐乾老师交给我一场长达十年的“打开折叠人生”的爱心接力棒,也由此拉开了一场温暖的人生际遇。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张建强,此时他的身体蜷缩,胸和肚子紧紧挨着大腿,下巴贴着膝盖,走路时,屁股朝天头朝地。在为期3天的采访中,他从未看清我的脸。我与建强的缘分开始于2021年10月;而我所在的四川广播电视台与建强的缘分要追溯到2010年。当年一通热线电话,将建强带到观众的视野,当时的《黄金三十分》栏目记者唐乾先后近10次前往建强家中采访,先后联系数家医院对建强进行救治。当年,受医疗条件和高昂的医疗费所限,并没能找到治疗建强的办法。

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对张建强的关注和报道从未中断过。从唐乾老师去采访,到我对建强“打开折叠人生”长达一年的跟踪记录,再到媒体融合的当下,栏目联动四川观察,完成建强下地的首次直播。十几年来,一个栏目,两代记者,在交替和传承中,推动着这场爱心接力。最终,见证建强挺直了生命的脊梁,重新站了起来。

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我往返医院20余次,5次深入手术室,看着建强的身体一点一滴地打开,最终迎来“叠”变和新生。作为记者,我何其有幸见证和记录了这一过程。而也正是记录建强这一年叠变的过程,也让我认识了黑龙江瘫痪小伙张晓东,并此发起了一场跨越3800公里的爱心接力。

张晓东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除了胳膊,全身其他部位如同门板一般,僵直不能动。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他还要照顾同样瘫痪的父亲,他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担心自己走后父亲的生活又该何去何从,我希望能帮助他。在征得梁益建博士的同意后,我台联动黑龙江电视台,在两地记者的奔走和努力下,解决了张晓东的异地就医问题以及后顾之忧,2022年1月张晓东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成都就医。

2022年5月,张晓东手术成功出院;5个月之后,张建强手术成功出院。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不曾想过因为我的一次采访,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如今,回顾过去一年的采访过程,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颇为自豪,也让我真实体会到新闻的温度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