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在海拔3750米新闻现场收获的新闻奖
http://www.scjx.org  (2023/6/5 15:59:00)

四川日报全媒体  吴晓铃

 

去年11月,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公布,我的一篇《世界性重大考古发现稻城发现13万年前大型旧石器遗址》获得了消息类3等奖。这虽然只是一篇六七百字的短消息,在评委看来,它却传递出一个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并且体现了记者“走转改”采写作风,因为这是一篇在海拔3750米新闻现场完成的采访。

 

及时捕捉到新闻线索

的重要价值

稻城皮洛遗址的考古发掘,在成果公布前保密工作做得十分扎实。即使我深耕考古领域多年,也只是在一次和省文物局相关领导闲聊时偶有耳闻。彼时对方对该项目具体价值讳莫如深,虽然我记住了这个遗址名字,却很快将之抛于脑后,直到去年9月接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项目负责人电话,邀请我前往稻城。

我现在还能清楚记起皮洛遗址项目负责人郑喆轩打给我的电话,说皮洛遗址要在稻城县举行专家研讨会。我可以一起去现场采访,但不能发稿,稿件要等国家文物局统一发布这天才可同时发布。

“不能发稿、去稻城采访坐飞机需要特别申请”等诸多限制,曾一度让我打起退堂鼓。职业的习惯让我请对方告知有哪些专家参会,得知不仅有考古专家,还有研究古气候学、环境学的相关专家,还有一位中科院院士时,我嗅出了不一般。当即拍板:去!

皮洛遗址是一处高原旷野遗址,自然风光高远辽阔。但我一下飞机就开始高反,把氧气吸上才稍微有点缓和。而我们下车的公路到遗址所在地还有很长一段步行路程,需要上坡下坡,一段看似七八百米远的距离,却让我双腿如铅、头昏脑涨、心脏狂跳、嘴唇乌黑,一度以为要交待在此。

到了遗址现场,专家们早已兴奋不已地和郑喆轩各种交流,我在一旁看得一脸懵,毕竟现场就只有几座坑,坑里只有专门保留在那里的一些石头。

“你看懂了吗?”我记得现场有一位研究商周时期的专家问我。“没看懂。”我老实回答。对方哈哈大笑,“我看懂了,它就是一堆石头啊!”后来专家告诉我旧石器的研究是专门的体系,哪怕搞考古的也不见得都懂。

 

全网第一时间

发出考古成果新闻

看完遗址现场,我们又昏昏沉沉回到县城。中午吃完饭稍事休息,马上就到仓库看此前收集整理的石器,紧接着就是专家研讨会。对于这次考古发现的重要价值,我也是在研讨会上才有了清晰的认知。

记得当时研讨会上,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委会主任高星非常激动地对省文物局局长说:“皮洛这个考古成果,比三星堆意义大多了!三星堆只是全国瞩目,但这个是世界性的考古发现。”正是专家这一定调,让我觉得这趟高反没有白受。

回到成都以后,赶紧约了考古领队继续深入采访一些细节,准备了消息和系列深度报道。9月27号,国家文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时,现场的稻城县长在皮洛遗址领队成果汇报一结束立刻通知我,我们马上发稿。因此,我们发布了全网最早的一篇消息,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稻城皮洛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尤其揭示了此次考古的重大意义:证明了至少早在13万年以前,人类已开始踏足青藏高原。

作为一名考古记者,对于这篇消息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感到无比自豪。考古工作具有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并就此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这篇紧紧围绕“早在13万年以前,人类已开始踏足青藏高原”主题撰写的消息,也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力地驳斥了西方考古学者“东方早期人类文化落后于西方”的论调,对于提升国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