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评奖 > 正文
在“出新”与“固本”的融合实践中行稳致远——2022 年度四川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参评作品评析
http://www.scjx.org  (2023/10/11 15:04:00)

特邀评委 张悦

媒体融合既是一场重大的技术变革,也是一次深刻的理念革命。2022年度的四川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项目共收到159件参评作品,经过仔细斟酌、审慎评判,两个类别的奖项最终评出一等奖14件、二等奖33件、三等奖54件。从参评的整体情况来看,本届作品内容多元,形式多样,涌现出不少新颖独特的融媒佳作,在当前各种媒介技术逐渐成熟、应用场景与生态不断丰富的背景下,省内各媒体在融合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尝试。但从呈现的作品中也能管窥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稍作解析以便各媒体以评促优加快在内容、形式、渠道、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的融合步伐;同时注意下功夫钻研“出新”之时,仍旧做好“固本”功夫,坚守新闻价值本质,行稳致远。

一、报奖作品顺势出新的总体特征

主题策划举旗定向,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媒体融合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台,2022年四川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奖项反映了省内媒体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突出特点。过去一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四川的奋进发展都在报奖作品中有不同形态的呈现,报道主题及报道视角以四川实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以二十大报道为例,四川观察的《H5丨习近平总书记与四川人民的珍贵瞬间》回望过去十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四川调研,以总书记与四川人民的十个珍贵瞬间作为线索串联起过去与现在,展现总书记对人民的细致关怀和巴蜀大地的变化。作品用小切口展现宏大的主题,在手绘动画与照片剪影叠加的动态H5页面上嵌入视频报道,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新闻性、互动性、审美感兼具。《H5丨瞰一江清水建美丽中国学二十大报告》将二十大报告和长江流经川渝两地的自然、人文风情相结合,用卫星地图、海报、短视频、深度报道等形式较为直观地介绍长江流经川渝区域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把二十大报告中倡导的美丽中国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落地到新闻报道中。我省媒体在对同一重大主题的报道上,既完成了导向引领、话语传达的使命,也能在创作形式和角度立意上做到别出心裁、各自生花,实属不易。

报奖作品对宏大主题的生动诠释体现了省内媒体对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不仅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精品迭出,也有不少贴合宏大主题但破题更加精巧、视角更独特的报道。四川观察《我们用10000颗钉子为你“钉制”了一份“四川择业指南”》巧妙地把高考择业议题融合进地方发展规划,用10000颗钉子和线摆出造型再做成定格动画视频,简约明快、独具审美。用极具想象力的“穿越填报志愿”的故事,展现五年后的四川产业发展格局,匠心独运。

技术手段与时俱进,语态形态表里合一

在此次参评作品中可以看到,多种媒介手段被灵活运用到新闻内容生产的全链路运作中并为其赋能。自2018年中国新闻奖开设媒体融合奖项以来,我省媒体以奖促融,不断追求技术上的与时俱进,体现出鲜明的技术潮流趋势。本年度报奖作品对VR、SVG动画、AI虚拟人等融合表达技术的使用更加纯熟,技术对内容表达的实现更加贴合。封面新闻的《神奇动物发来“邀请”:欢迎光“林”一起去看生物多样的宝宝园》就是一件将创意、技术、内容、载体有机融合的优质融媒报道,利用XR加上裸眼3D、视频、手绘等形式赋予用户视觉享受,同时针对不同的场景切换不同声音特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原创的设计、精美的画面,既吸引眼球也真实还原了五大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象,彰显出扎实的功力与优秀的审美,令人赏心悦目。四川发布为省两会召开推出系列报道《云脑对话——AI虚拟主播e跑2022四川省“两会”!》采用AI虚拟主播报道两会的形式,直到今年两会,全国范围内才有更多媒体采用虚拟人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我省的虚拟人参与新闻实践的探索在全国都走在前列。

新媒体平台载体满足了受众与媒体间互动式的传播模式,参评作品中可以从多方位看出极具巧思的交互设计,打破单一线性叙事结构,实现传播语态、形态、样态的全面更新,激发用户自主了解信息、参与新闻事件的主观能动性,让用户在与报道的事件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作品中有许多运用到H5、短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这些表达形态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同时也强化了作品的内容呈现效果,帮助用户快速抓住重点。例如封面新闻制作的《大国工程我来建》和《2022两会热词限时填空大比拼》都属于新闻游戏,兼顾趣味性与交互性,让用户在动动手指的时间就能获取新闻信息。四川观察的《H5|走!去永丰村收水稻》也是具有特色的H5作品,集合了直播、视频、文字报道多种链接,画风明媚舒朗扁平化,排版设计清爽简洁、详略得当,既符合竖屏观看习惯也易于消化,结尾还设计了上传自己照片与稻田合照的环节,一定程度上激起用户的传播兴趣,增加传播效果。广安在线新闻网的《文末有彩蛋!请动动你的小手指,一起来亮山亮水亮文化》用SVG+海报形式写意广安的山水文化,在公众号图文最后设置了投票环节也能够增加用户的互动欲和情感共鸣。

融合思维尽显,拓展传播效能。

对前沿技术的创新探索是衡量融合报道水平的重要条件,而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从话语到形态的融合思维更为关键。获得融合报道一等奖的《黑颈鹤与守鹤夫妇的双向奔赴》,没有炫目的融合技术,但图文和视频相辅相成,文字讲述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如科夫妇守护黑颈鹤栖居环境,守护自然生灵美好家园的故事;视频则从记者视角记录保护区美景,带网友现场观鸟,还教网友辨识雌雄的小技巧。文字重在全览新闻事件,视频聚焦高光时刻,二者各不重复、互为映照、有机融合,满足不同信息获取偏好的用户需求。另一则获得融合报道一等奖的《寻找胡鑫宇15岁男生校内离奇失联35天》,用卫星地图和动画相结合形式重现胡鑫宇失踪地及周边环境,将案件时间线以及事件疑点整体进行了可视化动画呈现,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串联起散乱的信息,厘清事实,廓清思路,便于用户形成对事件进展脉络的清晰认知。报道从选题策划、采访实施到表达呈现尽显融合思维。该视频新闻是国内媒体中第一个对胡鑫宇事件进行动画还原的报道,抓住新闻发布的黄金时间,将融合技术用于回应社会关切,进行正面宣传与疏解,将新闻报道的社会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关于“应用创新”奖项的理解

中国新闻奖的媒体融合奖项在2022年经历重大调整,原有的五个奖项类别打破媒体介质区分,与其他传统奖项合并,又新增了“应用创新”奖。在2022年公布的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中,应用创新评出了6件获奖作品。应用创新奖项的设立并非临时起意,在中国记协过去数年探索新媒体职能延展的重要活动中有迹可循。2019年开始,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每年组织中国新媒体公益优秀案例推选,并在年度中国新媒体大会上隆重公布;同时,近年来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建设也在中国记协的推动下日益完善。中国记协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新媒体开拓思路、找准切口,积极投身社会公益项目实践,建设良好的社会责任生态,因此应用创新奖项的出现势在必然。这样一个新的奖项考量的是媒体创新形态、整合资源、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若能摘夺,意义非凡。但因该奖项刚设立一年,只评出过一届获奖作品,大家对设奖目的、评选标准和报送要求的理解尚有差池,以下借点评之机稍作探讨。

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应用创新”奖项的基本说明为“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新闻+服务’的创新性信息服务产品。应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形式新颖,实用性、服务性强,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另在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专项初评通知中还进一步强调了“既持续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又提供与其有关联性的实用性服务”“提供的服务应具有持续性”“应为有固定名称的信息服务板块、栏目、某种应用等产品形态”并进一步强调了参评作品“应在满足公众需求、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具有示范意义”。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应用创新”奖项鼓励媒体创新性地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充分发挥其连接、聚合、便利、高效的特点,藉由新闻信息服务向公众提供契合社会治理重点、满足公众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方向的多元媒体服务,在监督行政执法、传承社会文化、拓展教育场景、调配社会资源、提升群众福祉等广泛的社会层面行使媒体职能。

对应以上要求,今年参评四川新闻奖应用创新奖项的作品主要呈现出如下四方面不足。一是,报奖数量偏少,共有24件参评,最终有15件分获一二三等奖,相较融合报道的报奖体量和获奖比例,参评数量总体偏少。二是,不少报奖作品不符合评奖的基本要求,有的作品只提供新闻信息集合,类似于专题报道,完全没有实用性服务;有的作品以网站、客户端或社交平台公众账号等参评,不符合形态要求。三是,参评作品无法体现出显著的公共服务社会效益。四是,提供的服务没有面向广大公众。

三、以评促优之下夯基固本的方向

媒体融合近年来持续迈向纵深,我省媒体在融合变革中锐意进取、倾情投入,从表层技术应用到融合思维转变,取得长足进步。每年四川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都有新亮点出现,推出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奖斩获佳绩,但在欣喜之余应看到目前融合内容生产中仍存在诸多不足。

报奖作品新闻性不足

无论中国新闻奖还是四川新闻奖,对作品评价的核心在于其新闻价值。遗憾的是,不少报奖作品创意十足、制作精良,唯独缺少新闻性。评选中能看到不少城市文旅宣传、生活知识分享类作品,有的甚至还有带综艺性质或软广性质。需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融合报道还是应用创新,评奖要求中都强调了参评作品应为新闻报道,具有新闻性。另外,部分报道对选题的新闻价值挖掘不足。虽然具备基本新闻性要求,但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访查事件来龙去脉,没有深度探究事件背后的成因与影响,导致报道的新闻价值有限,无法体现新闻媒体传播新闻信息、记录历史风云、守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责任。

参评单位对评奖办法的研读不够

参评单位对奖项的基本要求不熟,导致报错类别、不满足评奖基本要求的情况较多。除上述探讨过的“应用创新”奖项外,“融合报道”类别中也出现不少不合参评要求的作品。首先融合报道需要参评对象为新闻作品,网站、系统、宣传片等不合要求。再者,参评作品应为单件作品,不能是系列报道、专栏等形式。更为重要的,以前的“融合创新”奖项以及变化后的“融合报道”都强调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且形式与内容均不可偏废。仅仅是图文报道、网络新媒体的发表渠道这两项条件已经远无法满足当前融合报道的要求,应当追求报道形态、呈现样态的创新,实现融合思维对传播效果的具体落实。各家新闻单位分到的参评名额有限,如果因为技术原因出局则甚为遗憾。建议各新闻单位每年都要仔细看一遍新发布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参照最新要求进行内容生产及报奖推选,珍惜宝贵的参评机会。

各地媒体的融合进度不一

四川新闻奖的融合报道、应用创新项目是省内媒体展示自家融合成果的一个舞台, 但从参评作品可以看出,省内媒体在融合创新上的发展进度不一致。省级媒体作为排头兵, 当仁不让推出了大量精品力作,各地州媒体推送的作品则有明显参差,而且作品所呈现的状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没有显著联系,说明即便在 一定客观条件制约下,新闻作品的创新创优仍需要主观上扬帆奋楫,不断钻研打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融合进程中, 各地州、区县媒体要鼓足干劲,点滴积累,让主题更鲜明一点、让新闻价值更突出一点,让形式更新颖一 点,让技术更顺畅一下, 让设计更精巧一些,积跬步而终致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