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评奖 > 正文
深入基层 深挖故事 融合报道 联动传播——2022 年度四川新闻奖广电、新媒体系列报道参评作品评析
http://www.scjx.org  (2023/10/11 15:34:00)

四川新闻奖评委 周琪

参加了2022年度四川新闻奖广电、新媒体系列报道的评选工作,我们组的评委认为,此次参评作品精品频出,展现出震撼人心的奋进力量。

2022年四川省新闻奖参评广电、新媒体系列报道的作品共有59件,按照评选规则淘汰的作品24件,评选出一等奖5件、二等奖11件、三等奖19件。本组评委精心推选出的获奖作品,都是我省各大媒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履行职责使命的鲜活实践案例。

“融”——多种手段相辅相成,强化传播效能

在今年的广电、新媒体系列报道评审过程中,评委们发现,各单位送选作品广泛运用了多种融媒技术手段,实现用户在获取新闻的过程中,能得到视听读聊全方位资讯服务。如四川日报微信创作选送的《“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是地震发生后,迅速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策划。该组报道既有极具视觉冲击的视频现场画面,又有用心用情的图文报道,因此引发了网友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力地喊响了“新时代的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这一精神,营造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心理共情,让广大网友从光荣传统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

“合”——线上线下、省内省外合力唱好四川故事

在中央关于媒体融合重要精神引领下,我国媒体深度融合迈出了崭新的步伐,从“相加”到“相融”是我国媒体转型的方向。如由四川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的《川渝融媒体新闻行动·一江清水向东流》系列报道(电视),就通过四川重庆两地共同发起,联合长江上游沿线的三十多家市州台和区县融媒重磅推出。报道以一江为脉,循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长江干支流接力采访,主播、记者足迹遍布川渝多个城市和区县,探访川渝两地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经验成果,这种线上加线下、省内加线下的组织形式,较好展现两省市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

“准”——以小见大,抓住受众关心点

四川新闻网推出的《深情嘱托·蜀地回响》系列报道,则聚焦了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四川考察调研的7个点位,用小故事,展现巴蜀大地的点滴变化,讲述普通群众感受到的人民领袖情怀。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当地生动素材、人物故事。如从一条鲟鱼、一粒稻谷、一双布鞋、一株草药等为切入点,分别展现宜宾、眉山永丰村、郫都区战旗村等7地新变化。用小故事、小切口讲述老百姓们的生活变化、新村风貌以及他们落实总书记嘱托的心路历程每篇稿件有看点,不重复、不雷同。

“深”——全方位聚焦受访人物,传承优秀蜀地文化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这要求记者必须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第一手材料。如由四川观察推评的《张燕代表:我是“芙蓉花仙”》就充分发挥了系列报道不同侧面、连续报道、多角度的报道优势,通过深入采访,以二十大党代表、“梅花奖”得主张燕的艺术人生经历、张燕走上二十大党代表通道、张燕参会后的宣讲内容为主题,围绕川剧文化策划制作的系列视频产品。该系列产品打破对戏曲类传统文化“老”、“旧”的刻板印象,同时采用高燃混剪的方式,展现川剧表演魅力及巴蜀文化的独特风采。

成都商报记者采写的《“川西虫草产地调查”系列报道》一稿,也是记者深入基层一线作品。历时半月走访我省甘孜多个市县的虫草原生产地、交易市场以及相关部门,深入、全链条展现了海拔4500米的虫草产地采挖环境和市场秩序。稿件还为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教育参考意义。

除了上述报道外,本次评审中涌现出的《中国粮心系列报道》《启米的朋友》等作品,在题材选择上紧扣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乡村振兴、抗震救灾、生态保护等贯穿去年以及我省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多体裁的报道,反映了新闻工作者记录书写时代、讴歌时代精神的用心用情。在技术上,系列报道的作品要素包含H5、小程序、慢直播、互动视频、数据可视化等传播新技术。有机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在提升传播效果的同时,展现了我省各媒体单位媒体融合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但本次系列报道评选中,参评作品质量整体提升的同时,仍有改进空间。如报送的作品主题略显同质化、部分作品创新手段不足、统筹策划不足等。同时今年有不少优秀的系列报道作品来自市州基层,但其中部分报送作品在系列报道的连贯性、新闻性上还有提升的可能。综上所述,期待将来涌现出更多优秀作品,讲好动人四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