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记协动态 > 正文
为何这些作品能获第中国新闻奖?
http://www.scjx.org  (2016/12/15 9:15:00)

为何这些作品能获第25届中国新闻奖?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是新闻界服务大局、引导舆论成效的充分反映,也是新闻界转变作风、融合发展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那么,这些获奖作品是如何体现年度中国新闻作品的最高水平呢? 

  特点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响唱时代主旋律

  获奖作品中,不乏主题重大、立意深远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在积极宣传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获本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解放军报、新华社通讯《生命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闪耀——习近平主席、中央军委领导和推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纪实》主题重大、气势恢宏,深刻阐述了习近平同志建军治军的重要思想。

获文字消息一等奖的江西日报《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是一篇旨在推动政府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舆论监督报道,记者敏锐抓住典型事例“解剖麻雀”,直击阻碍改革发展的社会怪相,是贴近现实、针砭时弊的新闻佳作。

中央电视台《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今晚报《反腐是一种国家使命》、黑龙江广播电台《“藏粮于土”箭在弦上》等作品紧扣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粮食安全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展现了主流媒体对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特点二:讲述身边故事,汇聚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

  获得特别奖的作品——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新春走基层 家风是什么》,摄制组采访了全国各地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海内外华人4000多人,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老百姓祖代相传的家训家规,向海内外观众生动展示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发了公众对传统家教和“家国情怀”的强烈关注与思想共鸣。

温州新闻网网络专题《网上诚信馆 道德新标杆——谢岩斌千里还债 温州城诚信接力》利用网络技术策划“网上诚信馆”,发动网民寻找身边诚信故事,让身边的诚信故事更具传播性和示范效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心。

  无锡日报《做好事“潜伏”27年 “炎黄”终于找到了》等连续报道、黑龙江电视台广播访谈《好人朱占华》、北京电视台电视专题《无影灯下的生死博弈》、大众网网络访谈《孝在三生》等一大批作品,以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为蓝本,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是新闻工作者践行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

  特点三:采访深入,文风清新,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获得文字系列一等奖的新华社《“呼格案再审”系列报道》采访扎实,细节感人,记者汤计坚持九年追踪,推动了案件重审,记者“铁肩担道义”的为民情怀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电视访谈《住在涵洞为讨薪》,记者把镜头对准弱势群体,将整个事件抽丝剥茧,呈现了农民工讨薪之“难”、建筑市场用工制度之“乱”、劳动监察部门之“冷”等社会现象。作品播出后,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体现了记者和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