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晚报累积正能量 推动外宣工作
绵阳晚报切实践行“三贴近”原则,认真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深挖本地新闻和独家新闻,推广绵阳精神和绵阳形象,宣传报道的不少题材,受到中央、省级媒体青睐,一些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档案馆收藏或陈展,为宣传推广绵阳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2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四川绵阳:“魔鬼路段”上的交警》为题,报道了平武火溪河交警中队二道坪执勤点交警坚守岗位的故事。19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公安部、省公安厅领导先后作出批示,火溪河交警中队二道坪执勤点声名远扬。
央视此次报道与绵阳晚报的宣传密不可分。从2011年起,绵阳晚报即对该群体进行了重点关注,两年中,绵阳晚报记者多次深入这一群体进行采访,与他们一起执勤、过节,体验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顽强的工作精神和感人事迹,绵阳晚报的独家报道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2011年1月9日,曾以整版图文的方式报道了他们的感人事迹,随后又多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大篇幅重点报道。仅2013年以来,关于二道坪执勤点交警的重点稿件就有4条:1月4日2版《零下8℃ 交警坚守黄土梁九环线平武段畅通无阻》、1月31日5版《九环线平武黄土梁路面覆冰70厘米 交警和养护工人耗时6小时艰苦破冰》、2月14日3版《过年了,他们仍然在路上》、2月20日3版《海拔2800米 7名交警的坚守》。可以说,平武二道坪交警的事迹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绵阳晚报》的宣传报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绵阳晚报近两年来通过深化“走转改”,采编的不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接地气”的正面报道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国内很多大媒体关注,他们还将绵阳晚报作为重要的线索来源地,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也积极与该报旗下蜀龙网合作,将其作为重要的新闻供稿源。
自2011年9月9日起,绵阳晚报陆续刊发了十余篇关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廊道监测野外调查活动(即用红外线相机自动留影监测大熊猫野外活动)的稿件。每篇都是看点,如2011年9月9日的《大熊猫夜间高山悠闲散步》、2011年12月27日 《大熊猫:唔,牛羚肉比竹子香多了……》、2012年2月29日的《濒危林麝 平武摩天岭留下美丽倩影》、2012年4月20日的《大熊猫打牙祭 一天竟然撮了4顿》、2012年6月26日的《雪宝顶保护区喜觅大熊猫 “仙踪”》、2012年9月20日 《哇,亚洲金猫! 平武摩天岭两次发现亚洲金猫踪迹》、2012年10月28日的《记者探访摩天岭保护地惊喜发现 红腹角雉闯入镜头》、2012年12月21日 《王朗大熊猫化学标记树监测全国领先 今年拍到大量“国宝”影像》等。这些都是《绵阳晚报》率先披露的独家报道,后被各类传统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这些报道中,影响最大的当属2011年12月27日《大熊猫:唔,牛羚肉比竹子香多了……》一稿,文中报道的是平武老河沟林区红外相机拍到大熊猫啃牛羚骨,属国内首次影像记录,颠覆了大熊猫只吃素不吃肉的“常识”,也为研究大熊猫生活习性、科学保护野生熊猫提供了难得的资料。该报道被大量转载,央视从绵阳晚报获知后也进行了报道。2012年上半年,香港特区教育部门发公函与《绵阳晚报》取得联系,将该文列入当地中学教科书。
2012年10月7日,《绵阳晚报》以《妻子训狗导盲 扶起丈夫自立》为题独家报道了三台县永明镇白庙办事处红岩村村民简怀金、姜秀云夫妇的感人故事。报道充满了人间真情,引起各级媒体关注。继四川电视台报道后,去年12月14日,中央电视台《生活早参考》栏目组也专程来到红岩村,专题报道简怀金的故事。
2012年11月11日,《绵阳晚报》刊发了《卖饼救妻 老顾和他患尿毒症的妻子的故事》的整版图文报道,这也是一个夫妻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报道不但引来了大量好心人给予夫妻俩的无私帮助,还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不少媒体全文转载,四川电视台、云南等地的省级媒体都亲赴绵阳进行后续采访。
三台农村女童小萱萱患肝病,妈妈主动提出捐肝救女,但面对高额医疗费全家一筹莫展。2011年4月,晚报率先发起救助活动,并追踪升华报道,短短十几天募集了肝移植手术费13万余元,让小萱萱成功手术。晚报发起的这场爱心大行动,吸引了全国20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都、上海、天津、深圳以及新疆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解囊相助。前后持续了近4个月,直至手术成功。此事也引起了中央级媒体的关注,2011年12月26日,央视12频道《暖春行动》新闻摄制组来到三台县西平镇狮王村,对小萱萱及其父母进行采访报道。
回顾近年来绵阳晚报一系列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引起积极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无疑都是把笔墨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带着浓厚生后气息和泥土芬芳同时又扣人心弦的作品,无疑都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正能量”稿件。这均是发扬“走转改” 精神开创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