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践行“四力” > 正文
“皮鞋哥”四上“悬崖村”
http://www.scjx.org  (2020/11/24 14:49:00)

四川广播电视台  王伟

大家好!我是四川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王伟。

我是一名摄像,习惯了站在摄像机背后,从来没有走到台前,面对这么多人演讲。我先给大家鞠个躬,一会儿讲得不好,希望大家不要笑。

 

在单位,很多同事叫我“皮鞋哥”,因为我出门喜欢穿甩尖子皮鞋。穿皮鞋我觉得精神、自信。抗洪抢险、爬坡上坎,我的“标配”就是皮鞋。

今年511号,我接到通知,第二天去昭觉县阿土列尔村采访村民搬新家。同行的三个同事都是90后,没去过。他们问我,你去过吗?我算了算,如果不算爬上悬崖村对面的瓦伍村,那么这是我第四次上悬崖村。

2016年,央视《新闻联播》的连续报道,让阿土列尔这个“悬崖村”一夜成名。其实,早在2011年,我就去过悬崖村对面、路途同样艰险的瓦伍村。

当时,我们拍摄乡里的医生去送药,灰头土脸、步履蹒跚地爬了6个小时,到达山顶已经是晚上,我们累得在村民家猪圈旁的屋顶倒头就睡。那次采访完,我发誓,这地方我坚决不来了!

 

我老婆总是对我很不满,因为我经常发誓,又会很快忘记自己发过的誓。

20165月,“悬崖村”引发全国各地媒体争相关注。作为四川本地主流媒体,记录脱贫攻坚过程中悬崖村的种种改变,我们责无旁贷。

5月的一个清晨,我和同事再次向“悬崖村”发起冲锋。当然,这次登山装备依然是皮鞋一双。我当时想的是:过去好几年了,上山的路至少比过去好走一些了。谁知道,去了之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悬崖村的藤梯、路况,大家在电视上看得多,我也就不多描述了。作为一名摄像,我的问题比较具体:行李可以雇当地老乡帮忙背,但机器不能。摄像机是我们摄像记者的命根,一般不轻易托付于人,生怕有什么闪失。更悲催的是,我发现,这藤梯比我5年前爬的时候,更加年久易碎。于是,我一手抓绳索,一手提20斤的大机器,每一步都格外小心。从山上下来,我两腿发抖,再一次暗暗发誓:这地方我再也不来了!

 

这一次的誓言我记得很牢。不过,5个月后,领导又喊我去“悬崖村”。这一次,她说,你放心,悬崖村架钢梯啦,恐怖的藤梯已经彻底成为历史,皮鞋哥不去见证一下吗?我一听,又心动了,还真想看看在这么难的路上,钢管是怎么架设的。

没想到,这一次,变化真的挺大。腐朽的藤梯之上,2000多级的钢梯开始架设,村民们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路上我们采访了很多村民,对于这条路,他们充满期待。产业、医疗、教育、脱贫奔康,一切的一切,都将建立在这条路上。

等到我第三次来,变化就更多了:钢梯刷上了一层油漆,比以前更好攀爬,手上也不会再留下铁锈的印记。

这是20179月,这时,村里建了信号塔,通了WiFi,有了第一家超市,第一所幼儿园,甚至有了第一家农家乐。

 到今年5月,我再去悬崖村,就是全村贫困户集体搬家了。

搬家前一天,我们在村里四处拍摄,走到哪都能感受到喜气洋洋的气氛。第二天,84户贫困老乡开始搬进县城集中安置点。藤梯变钢梯,钢梯变楼梯,真正过起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9年时间,我用我的镜头,记录了大凉山深处,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一步一步的改变。当我在安置点,碰到9年前采访过的村民,他们一眼认出我,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卡莎莎、瓦吉瓦,我的内心无比感动:要不是亲身经历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脱贫攻坚的意义,无法理解它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无法理解你所处的这个时代有多么伟大!

五次攀爬,四上悬崖村,每一次,我都用镜头记录下了“悬崖村”一点一滴的变化。只是,最近这一次去,我没有再穿皮鞋。因为膝盖过度磨损,去年,我被诊断出半月板二级损伤,医生说不能走很远的路,当然更不要去爬那么高的山。

但这次采访任务,是我主动要求去的。我觉得搬家对于悬崖村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不应该缺席。我也是我们部门去悬崖村最多次的记者,我想身体力行的告诉年轻记者们,悬崖村不可怕,70后的皮鞋哥可以,你也没问题。

谢谢大家听我的故事。今年是我当记者的第16年。下一个16年会是怎样?我想我还是会用最大的热情投入每一次采访任务中。皮鞋哥不穿皮鞋了,但精神是不会输的!我也希望能继续做出一些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等我的女儿长大了,她可以骄傲的告诉别人:我的爸爸,是川台的皮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