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评奖 > 正文
行走川蜀大地 书写时代华章——2021 年度四川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参评作品评析
http://www.scjx.org  (2022/10/18 15:29:00)

四川新闻奖评委  

2021 年度四川新闻奖文字通 讯类二组共收到 58 家新闻单位选 送的参评作品 145 件,题材涉及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防疫抗疫、社会治理、生态环保、英模报道等多个领域。媒体同仁行走川蜀大地,用笔头镜头,用真情实感,讲动人故事,谈日新月异,话沧桑巨变,书写新时代四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根据评选规则,评委们仔细 品读、集中研讨、综合评析,本组共评选产生一等奖 13 件、二等奖 26 件、三等奖 48 件。梳理2021 年度四川新闻奖文字通讯类获奖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重大题材有亮点。

如农民日报社四川站选送的《刘海抢田记》,聚焦“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和国家“藏粮于地”重大战略。记者不是照抄文件精神,而是另辟蹊径,通过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海从抬着农机下田种粮,到四处打探高标准农田实施项目以争取农事“一条龙”服务订单的变化,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扎实推动和卓有成效。该文在众多聚焦粮食安全的新闻稿件中,以小见大,事中见人,亮点自来,读来真实可信。

二是防疫新闻有看点。

2021 年,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成都多次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去年 11 月 9 日,网络传出“成都理工大学三万人吃喝没人管”的谣言。教育系统的疫情防控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每一位学生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教育报刊社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由于疫情防控,记者无法入校采访,但一直与学校相关部门保持联络,及时了解情况,并通过线上视频等方式,及时推出《我的博导去削萝卜了》 一文,这篇报道不仅澄清了甚嚣尘上的谣言,更形象生动地呈现了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的真实情况,让家长和社会放心,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也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无私的爱,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力。

三是英模报道有温度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选送的人物通讯《一个心中有光的人》,记述的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盛恩利的感人事迹。如何把一个一次次见义勇为、为了群众身边事随叫随到的共产党员、普通电工写得有血有肉,如何用平凡小事 展现不平凡的精神?记者通过与盛恩利本人及家人、邻居、同事等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其生活工作环境、成长历程、救人经过等, 并来到盛恩利老家和救人的地 方,走他走过的路,增加实地感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了解其背后的品性品质等。记者精心选 择素材,精心构思行文,全篇文 章都在讲故事,和颜悦色,娓娓 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于朴素 中见真情,刻画出的全国道德模 范犹如邻家大哥般可亲可敬。评委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篇有思想、有力度、有温度的人物报道佳作”,最终全票获评一等奖。

四是调查新闻有锐度。

四川日报社选送的《还能不能搞年猪宴?农村屠宰网点亟待补缺》,是一篇反映政策实施与现实冲突的调查性报道。2021 年 8 月 1 日, 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正式生效,根据相关要求,四川大部分基层屠宰场和屠宰户将关门歇业。但作为全国生猪生产第一大省,四川民间一直有杀年猪、熏腊肉、灌腊肠和杀猪匠兼肉贩子传统。如何兼顾政策刚性与现实需要?稿件层层追问,梳理出“减压屠宰点的背景”“群众的疑惑” 和“应对的出路”逻辑脉络。通过对照政策规定和现实冲突,引出各方建言献策,寻找出问题的破解之道。最终改变了政策实施 的轨道, 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民的 吃肉问题。报道充满民生情怀, 突出基层声音,说实话、动真情,既客观阐述中央决策部署的背景与原因,更强化对大政方针的 解读解释与宣传,从引发社会热议到国家部委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作出应对决策,实现了“解决问题”的初衷。

当然,参评作品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不少遗憾。

一是工作性、宣传性报道不少。

一些媒体单位选送的作品虽 然聚焦了防疫抗疫、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但流于材料的铺陈、非典型事例的列举,工作味宣传味浓厚,缺乏感染力和可读性, 自然不被评委待见。

二是调查性报道和舆论监督作品太少。

眼下,社会生活和民生领域存在不少老百姓诟病的问题,但 本组此次选送的 145 件作品中仅 有几篇调查或监督类稿件,数量 少质量也不高,需要媒体同仁花 力气想办法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