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践行“四力” > 正文
我与“熊猫村”的 24 年
http://www.scjx.org  (2022/12/8 16:07:00)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杨涛

24年前,还是学生的我第一次走进了被称为“熊猫村”的四川省雅安市硗碛藏族乡。当我按下手中快门时,没有想到,我把摄影这个爱好选成了职业,更没有想到,我和硗碛的缘分会持续那么久,至今仍在绵延。

24年里,我用100多次往返、7万张影像,定格这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记录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生态之美。这些作品,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从业20年来,我从一个新闻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个首批徒步进入震后汶川、参与诸多重大事件的摄影记者,今年还有一件作品进入了中国新闻奖的终评。

时光和影像,改变了我,也改变了硗碛的农家姑娘能卡曼。2003年,高中毕业的能卡曼回乡务农。我在采访中发现这个腼腆的小姑娘对我手中的相机很感兴趣,于是我送给她一部相机,并手把手带她走进影像世界的大门。能卡曼的镜头里,记录下了乡间偶遇的小动物、云海翻腾的夹金山、欢快活泼的锅庄舞、夏夜里的满天星空……每次拍摄完,她都会激动地和我分享,请我给她提意见。她还带着自己拍摄剪辑的纪录片走进了影展和艺术节,也让硗碛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就是通过这样一扇扇和外界联通的“窗”,慢慢地,硗碛人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把保护大熊猫写进了村规民约,减少了上万头牦牛养殖。曾被视为财富象征的牦牛变少了,但能卡曼和她的姐妹们把牛毛做成文创产品,收入反而增加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去年,当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时,地处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的硗碛人奔走相告,硗碛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最真切的感知。

我和“熊猫村”的缘分有24年,但我所在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大熊猫的缘分已近半个世纪。“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这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脍炙人口的《熊猫咪咪》,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四川日报》关于拯救大熊猫的报道。当时,大熊猫生存的不少地方竹子开花枯死,《四川日报》记者陈能文率先发声,引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抢救大熊猫的热潮。

这些年,我们对大熊猫的关注和报道从未中断。从陈能文前辈骑着自行车去卧龙采访的时代,到我对“熊猫村”的持续关注,再到媒体融合的当下,“95”后记者已经完成了200多场大熊猫直播,一代代记者,在更加丰富的新闻呈现中,薪火相传。如今,中国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已从

“濒危”降为“易危”。作为记者,我何其有幸,见证并记录了这一过程。

山河广阔,生命多姿,24年来,我跑遍硗碛的山山水水,在地图上标注出了数百个地点,还有地图上查不到的小地名。此外,我还为硗碛和雅安找到40多个雪山观景平台,写下4万多字的《雅安市环贡嘎山观景平台报告》,并参与到全省观景平台调研课题中。

守望同一座雪山的,还有距硗碛200多公里外的成都。我和一批热爱雪山摄影的人,用大数据分析一年中哪几个月容易看到雪山,推测“窗含西岭千秋雪”可能成诗于公元764年,杜甫在草堂遥望的可能是四姑娘山幺妹峰。

在我们的推动下,作为世界上唯一可以直接眺望7000米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大城市,成都开始常态化发布观雪山指数。近5年来,成都一年可见到雪山的天数,平均保持在60天以上。我们能和千年前的诗人同赏西岭千秋雪,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这些年保护生态环境的回报。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费孝通先生曾说,长时间深度观察和研究一个小社会、小族群,本质上与研究复杂社会、复杂人群有共通之处,犹如细胞之与身体机能。无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硗碛,还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我们捡起的是一个个故事,串联起,就是一个只见青绿、生机勃勃的美好时代。

不久前,我有幸得到陈能文老师的赠书,他在新作《大熊猫与生态文明》扉页上写到:薪火相传,年轻一代记者,加油。万物生灵,美美与共。记录美丽中国,我们一直在路上。